首页 > 浏阳市政府 > 市政府机构 > 园区信息 > 浏阳市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浏阳市“十四五”两型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 2021-11-17 来源:两型产业园 字体大小:


为更好有效地指导十四五期间浏阳市两型产业园的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园区管理,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壮大园区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根据《浏阳市两型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2013—2030年)》《奋进新征程 挺进前五强为加快建成两个中心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浏阳而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浏阳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文件要求,参考《浏阳市古港镇两型产业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浏阳市两型产业园发展战略规划》,结合园区实际编制《浏阳市十四五两型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本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园区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主要措施,是指导园区十四五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

一、规划背景

(一)基本情况

浏阳市两型产业园地处湖南东大门,毗邻美丽的浏阳河,东接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麓,为长沙、浏阳至大围山的必经之地。园区范围北至原三口镇、西至古港镇、南至浏阳河、东至沿溪镇,总用地面积为21.05平方公里,大浏高速、国道354、浏东公路穿园而过,距蒙华铁路浏阳站仅10公里。园区地理优势得天独厚,西距浏阳城区20公里、黄花国际机场60公里、省会长沙80公里、霞凝港90公里,东距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46公里。为浏阳东区重点城镇组团,是浏阳千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三五奠定的坚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两型产业园实施产业转型战略,按照产业错位、两型引领、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开放引进的发展思路,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推动食品产业集聚,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实现了产城融合,推动了园区经济快速增长,总产值从2016年的86亿元增至2020年的132亿元十三五期间,园区累计完成总产值547亿元,各项经济数据持续增长,为园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园镇融合成效显著。按照园镇融合、产城共建的目标和方向,树立融心融志、共建共享理念,践行园镇融合发展。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落实古港镇总体规划、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不断完善土地利用规划。适时开展园镇融合的发展战略规划,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反馈发展诉求,对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提出指引,谋划未来十五年发展蓝图。二是坚持园镇协同建设。在《古港镇镇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十三五期间共完成了721亩土地报批,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产业布局,双向延伸水电路和商贸服务等配套功能,推动园区产业发展与古港小城镇建设深度融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园区产业优势,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推进园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快园镇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共投入建设资金25亿元,完成了12公里道路硬化、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250套公租房工程、220KV变电站、新入园项目的三通一平等政府投资项目建设。

2、产业聚焦优势明显。突出项目建设,以项目的引进、建设、投产推动产业集聚壮大。一是全力以赴引企业。紧扣节会招商、以商招商、协会招商、产业招商、飞地招商等多种方式,瞄准行业龙头企业,以精准、舍得、执着的劲头,着力招大引强。十三五期间共引进了78个项目入园,以食品加工项目为主体。二是凝心聚力推项目。围绕项目建设,创新机制和举措,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46亿元,工业总产值547亿元,新开工建设项目80个,新建成57家企业投产,多个项目被列为浏阳市重点项目建设观摩案例。三是想方设法扶项目。从解决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2举措,全面降低企业成本。持续推进千人帮千企行动,帮助企业争资700多万元、银行授信融资1.5亿,引进专业人才100多名,解决问题70多项。

3、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强化资本运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加园区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一是积极培育财源。建立和完善促进企业创税激励政策,促成银企对接融资,制定新入园企业融资财政贴息补助办法,帮助企业争取上级退税和项目资金,实施一对一精准培育帮扶。全力推进帮代办服务,主动对接企业要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方位扶持企业成长壮大,形成支柱财源,推动园区财政税收增长。二是盘活存量资产。采取引进重组、腾笼换鸟等方式对落后产能、闲置资产的项目进行盘活,十三五期间共处置收回项目土地225亩,组织二次招商引进了4个项目,资产效益逐步得到挖掘和发挥。三是破解供地难题。把坚持标准、坚持公平、坚持到底作为一条铁律,全力开展园区低效用地的清零攻坚行动,推动征地拆迁、社会管理、产城建设等方面工作互联互通、紧密相连,实现土地清零1800亩、房屋拆迁91户,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强化产业准入门槛,以亩均投资强度、亩平税收等主要考核指标约定用地规模和土地价格,并采取土地市场化运作,提高了土地亩均收益。

4、安全稳定不断巩固。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安全有序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一是合力推进安全生产。按照三个必管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扎实履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推动安全生产齐抓共管。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二是严抓环境保护。严格落实企业环保三同时,全面完成燃煤锅炉改烧生物质颗粒,加强裸露黄土整治,在建工地严格按照5100%进行整治。督促家企业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总排污口改造完成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建设确保污水排放稳定达标。三是加大综合管理。持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围绕项目落地、项目建设、企业矛盾协调、企业债权债务问题处置等开展维稳工作,以联村帮扶、结对帮扶等活动为契机,深入企业和群众,积极化解企业矛盾纠纷。

(三)十四五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园区经过多年发展,产业目标明确、经济体量稳步提升、竞争力逐渐增强,谋求更大的发展平台、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将使园区经济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同时,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园区将发挥本地优势,围绕食品主导产业,践行三产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共振,带动乡村振兴,更好地激发园区产业发展动能,推动园区加快发展

二、发展构想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长沙市委市政府和浏阳市委市政府关于两型产业园发展的总体要求,抢抓建设省级工业集中区的战略机遇,全面提高园区的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做优特色、做强产业、做大园区,推动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理顺区域产业竞合关系,实行错位发展,采用规模化、本地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理念,主攻健康食品产业、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工业特色旅游。

(二)基本原则

1、区域协调,示范带动

在长株潭一体化和湘赣边合作的区域背景下,坚持统筹区域发展,全面推进湘赣边区域产业合作,促进湘赣边在协调周边区域特别是浏东地区的发展,加强其在产业、生活、生态环境、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全面融合

2、规划引领,科学发展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规划前瞻性,既面向现实,又面向未来,树立发展观念。增强规划科学性,牢固树立规划是生产力的观念,体现规划的精准性、系统性、经济性。以县、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积极谋划发展蓝图,协调发展空间。

3、产城融合,开放平台

充分挖掘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塑造具有竞争力的园区产业,建设功能合理、设施完备的产业新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镇品质空间。

4、集约节约,绿色低碳

实行紧凑合集约化的发展格局,建立保障公众利益的城市交通、市政和公共设施配套体系;树立节约型城市理念,贯彻节地、节水、节能等措施;尊重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要素,确保人产城和谐共生。

5、立足长远,引导实施

从时间和空间的更高层面上去认识园区发展的远景和趋势,用区域的观点思考规划区的发展,并注重近远期结合安排建设时序,提出科学合理的实施建议。

(三)发展定位

着眼于带动湘赣边、辐射全国,到2025年力争把园区打造为全国知名、省际领先的产业园区,园区定位为湘赣边绿色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上浏阳腹地经济增长极、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成长沙对接江西的东部新经济增长点、打造浏阳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乡村振兴新样板、城市东扩新核心的发展定位,在全市奋进新征程,挺进前五强的进程中彰显园区担当。

1、湘赣边绿色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

立足湘赣边区位,本地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完善大食品产业体系,集成开发食品绿色加工与低碳制造技术,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推动食品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2、浏阳腹地经济增长极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产业和人口迅速集聚,成为浏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辐射湘赣边的重要发展引擎,部分产业和关键技术跻身国内先进水平。

3、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以新型城镇化为目标,以乡村振兴理念为指导,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园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进园镇融合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城市综合服务设施,成为生态良好、功能完善、品质优雅、生活舒适的宜居新城。

4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充分借助湘赣边区域合作历史机遇,发挥园区食品主导产业聚集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在打造食品产业新高地,畅通产业内循环,带动创业就业等方面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1)打造产业聚集高地。充分发挥盐津铺子、湘典、飘香、绝艺等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一座知名的绿色食品产业高地,创响一批行业领先的知名品牌。

(2)畅通产业内循环。推动绿色食品产业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稳步推动原材料本地化,全力推进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促进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借力网间经济和产销对接平台,让农产品在大循环中流动起来。

(3)打造湘赣边区域合作平台。作为两地三园中的一园,园区依托浏阳上栗共建产业园区战略合作,加快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园区建设。

(四)发展目标

2025年,园区食品产业体系逐渐健全完备,食品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持续带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周边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五)主要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统筹产地、销区和园区布局,形成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调发展的格局。推进加工技术创新以农产品加工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为重点,建设食品制造实验室、冷链综合物流中心。推进加工装备创制运用智能制造、生物合成、人脸识别等新技术,集成组装一批科技含量高、适用性广的加工工艺及配套装备,提升食品加工层次水平。至202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以上,打造国内著名品牌6个、省市知名品牌20个,建设成为省级工业集中区。

2、社会发展目标

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人才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完备的服务设施,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吸引高素质产业人才聚集,促进园镇一体化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3、环境生态目标

严格制定环境排放标准,控制大气、水、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与管理。注重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优化能源结构,节约使用能源。

2025年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实现 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

4、空间发展目标

建设杭长高速以北园区。向北布局园区新的增长空间,加快土地征、转、供效率,腾退低效企业,综合整治散乱农村宅基地,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建设园镇融合起步区。在园镇之间、浏东公路两侧布局园镇融合的功能衔接区,建设园镇综合服务中心,重点发展商务办公、商业商贸、医疗卫生、文体休闲等功能,打造园镇的活力中心。

5、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发展目标

——给水工程规划。规划期内适度超前建设水源和供水工程,完善水源网络系统和城市供水系统,到2025年规划末期,区内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供水保证率达到99%

——排水工程规划。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到2025年规划末期,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处理要求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3)中规定的排放标准。

——电力工程规划。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现代化电网。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功能布局特点,合理安排变电站布点,建立容量充足、传输顺畅、结构开放、灵活可靠的电力系统。

——通信工程规划。适度超前建设5G通信设施,满足所有通信运营商平等竞争和各类信息业发展需求,使园镇通信行业快速发展。

——燃气工程规划。大力发展管道供气系统,加快城市管道燃气系统的建设,逐步提高管道气化率。到2025年规划末期,燃气气化率达到100%;管道气化率至90%。积极引入天然气管道供应。提高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供热工程规划。完成两型产业园热力厂建设并投产使用,热力厂位于食品路以东、广宇路以西、花沙大道以北地块,设计蒸汽量规模为50/h

——环卫工程规划。扩大垃圾源头分类覆盖范围及资源化利用水平,可回收生活垃圾回收率达到 90%;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100%;工业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98%;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综合交通规划。建立快达慢游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综合客运枢纽,提升自身的区域辐射力。落实浏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道路系统,优化园镇一体的道路骨架,布局慢行路线。

三、发展任务

坚持产业引领,以规模化、本地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主攻健康食品产业,着力培育扶持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产业,把园区建成产业聚集度高、关联产业配套发展良好,具有相当规模实力和鲜明特色的专业型园区。

(一)做强健康食品主导产业

坚持走产业引领乡村振兴的道路,以促进国内大循环和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绿色食品需求为目标,着力提高创新能力,践行集约发展。突出做精做专,逐步形成小园区、精企业、专产业、地产品的良性发展新格局。推动全产业链有效衔接,构建绿色生态、供给充足、质量安全的特色现代食品工业体系,逐步实现原材料本地化率50%

食品产业门类较多,本着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提出了园区食品产业重点行业的发展方向。

1、食品产业

——休闲食品制造业。稳定休闲卤制品生产,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拓展肉卤制品、豆卤制品产品种类,增强口味认同度,加大企业品牌塑造与运营,探索企业+农户原料本地化路径。积极引进坚果深加工业企业,本地坚果与进口坚果并重,探索无糖/低糖、低热量、高营养产品生产,大力发展混合型坚果产品、坚果代餐粉等精深加工健康产品。积极引进规模化的烘焙龙头企业,建设区域烘焙产业的中央工厂,采用中央工厂+批发的模式,主攻新鲜、健康的短保质期烘焙产品,增强产品竞争力和辐射范围。

——方便食品制造业。加快推进方面食品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发展冷冻冷藏、自热方便米饭、自热火锅等高附加值食品。整合预制菜企业资源,建设预制菜研发中心,打造 研发中心+中央厨房+城市站预制菜供应链体系,借助浏阳蒸菜名牌优势,依托冷链物流,提升预制菜产品特色和竞争力。

——粮食加工业。大力发展粮食食品加工业,严格控制发展非食品用途的粮食深加工。着力推进稻谷、玉米、大豆、薯类和杂粮等深加工业。依托浏阳优质的豆制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豆加工,将豆制品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大平台建设,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加强具有营养和生理功能的发芽糙米、米胚芽健康食品的开发,进行稻米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统筹浏东地区油料作物种植,稳定传统茶油生产,增加核桃油、胚芽油、亚麻油、油菜籽、花生油、葵花籽油等油脂生产,大力推进以粮食加工副产物为原料的米糠油生产,促进油脂品种多元化。积极引进发展膨化、负压蒸发、热能自平衡利用,低消耗蒸汽真空系统等制油技术,提高油料规模化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探索冷榨等高端制油技术,提高油料的附加值。

——肉类加工业。发挥浏阳丰富而广阔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围绕优势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稳步发展猪肉、牛羊肉和禽肉加工。优化肉类食品结构,提高冷鲜肉比重,加强肉、蛋制品的精深加工,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

——果蔬加工业。大力发展果蔬汁和果蔬罐头。大力发展浓缩果蔬汁、非浓缩还原(NFC)果蔬汁、复合果蔬汁、果蔬汁产品主剂等果蔬汁品种,积极发展水果以及轻糖型罐头、混合罐头等产品。依托果蔬贮藏配套设施,大力发展果蔬保鲜技术,积极发展脱水产品和扩大速冻产品的生产规模,

——酿酒工业。加快发展低糖、低酒度酿造果酒,鼓励发展保健型药酒产品,大力支持威士忌等洋酒生产,通过调整酵母种类、谷物原料配比和橡木材料等酿制工艺,增强风土特色。

2、食品配套产业

——冷链物流业。积极扶持发展国内物流龙头企业和企业物流,加快引进国际物流大企业,科学布局规划现代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优先安排交通路网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的鲜品保鲜、贮运、包装技术,重点规划建设冷链物流园区,利用靠近产地、原料地的区位优势,引入5G、物联网技术,依托大数据分析,实现企业到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建设一体化的低温冷藏物流中心,主要包含货物集散、冷库冷藏、市场交易、配套服务、信息采集发布、质量监测功能,服务于蔬菜水果预冷处理,预制菜、肉类的冷藏加工、仓储、展销等,支持发展大农业。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和区域物流中心基地建设。加快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市场档次。重点支持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到2025年,培育或引进1家综合实力强、有辐射能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建设一座5万吨级的综合性冷链物流园区。

——食品安全检测与监管。加快推进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和实验室的建设。督促企业增加原料检验、生产过程动态监测、产品出厂检测等先进设备配置,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控制、检测系统。重点加强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微生物等项目检测。构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构建。积极应对食品流通新模式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重点研发食品冷链追溯和网络销售食品的追溯监控技术与装备,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数据、公共卫生监测数据的融合,开展预警追溯并构建无缝衔接的技术体系。构建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云平台。整合食品安全源头监测、过程监管、流通监控、疾病溯源等数据,突破大数据应用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采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数据清洗、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并实现可视化展示,构建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云平台,研发风险预警模型,建立食品安全智慧化预警信息平台,实现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食品包装新材料。鼓励支持可回收、易降解、轻量化的包装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可食性包装膜制备技术,可预测产品货架期限的智能包装材料和选择性渗透呼吸包装材料的开发研究。重点发展无菌包装(灌装)技术装备开发以及鲜活农产品保鲜包装技术装备开发。加快引进高速砖型包装和高速自立袋灌装封口装备、超轻PET制瓶灌装一体化成套装备、饮料后包装生产线,75000/小时高速贴标装备等;高速连续真空(充气)包装、较高黏度食品物料快速灌装、高速模塑环保包装、纸塑料薄膜裹包、高速高精度称重填充、多层复合共挤膜生产和高阻隔、耐热、耐压性包装材料成型装备等。

(二)培育两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

按照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市场主导、引领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方向,结合长沙市区和浏阳金阳新城的产业基础,推进加工产物的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加快食品加工装备创制,重点发展食品智能装备和生物循环技术两个特色产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之尽快成为园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

——食品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加强与院校交流合作,将人工智能、5G技术与食品装备研发有机结合,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吸收相结合,提高食品装备制造能力、自主化水平,支撑食品工业发展方向转变。在通用装备方面,选择一批具有良好技术与产业基础的企业,重点支持发展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关键与成套设备。食品杀菌方面,重点引进与开发大型智能化超高压杀菌、高压脉冲电场杀菌、微波杀菌、欧姆杀菌等装备;食品节能干燥方面,重点引进热风高效节能干燥、太阳能干燥、热泵干燥以及真空微波组合新型干燥设备;食品高效分离与浓缩方面,引进与开发大型高速碟片离心、卧螺离心、膜分离、芳香物质分离提纯、膜式错流过滤及高效蒸发浓缩等装备;食品冷冻冷藏方面,引进发展真空冷却、流态化速冻、双螺旋速冻、钢带速冻以及高效制冰等装备;包装设备方面,重点开发高速无菌灌装设备、高速吹瓶设备等。在行业专用设备方面,重点发展粮食加工、油料加工、果蔬加工、禽畜屠宰加工装备和饮料制造、食品包装及食品检测与控制等装备。到2025年,引进1家以上食品智能装备企业。

——生物循环技术产业。结合园区产业规划引进食品工业废料再利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链的大循环,重点发展生物基新材料、污染物治理技术与装备、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技术服务。粮食加工废渣处理方面,积极引进利用废渣制备活性炭、亲和色谱填料、隔热保温材料、糠醛、β淀粉酶、植酸酶等企业;植物油脂加工废料处理方面,积极引进饼粕制备饲料、水化油脚制取磷脂等设备;果蔬加工废料处理方面,引进提取蛋白质、膳食纤维、油脂等企业;动物类废料处理方面;引进提取酶制剂、激素、胶原蛋白﹑磷酸钙等企业。到2025年,引进1家生物循环技术企业。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产业

1、大力发展研发与工业设计。建设园区产业合作平台,为园区企业合作牵线搭桥,打造产业链整合升级的大脑。建立科技孵化创新基地,积极开展与高等研究院校的合作,引导来园区设立研究分院或研究中心;发展技术开发及转移、科技信息及咨询、知识产权及认证、技术成果交易等科技与信息服务业。同时,积极发展外包服务,如产品与技术研发、产品检测与实验等,提升产业的研发与设计水平;积极探索各种人才合作机制,引进专业研发与工业设计人才。

2、加快建设园区平台服务。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重点拓展园区平台公司服务范围,搭建企业与农户、加工地与原料地的协作平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搭建产学研平台,开展院企合作,引进科研人才,积极应用新技术、更换新设备、研发新产品、引进新业态,培育出一批自主创新力强的中小企业;搭建商务服务平台,引进企业分支机构总部;设立园区产业发展基金,吸引外来企业进驻,培育壮大小微企业;努力吸引国内外知名的会计、法律、咨询、教育机构、评估、交易平台等市场中介组织入驻,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市场拓展、技术支持、信息咨询、人才培训、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种服务,增强开发区综合服务功能。

3、开展食品工业旅游。结合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打造生产+展览+旅游+科普+咨询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延伸和优化以食品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链条。完善工业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和政策,鼓励发展食品工业旅游、制造工艺体验、DIY设计创意等新业态,开发知名企业游、食品产学研观光、食品主题文化之旅、特色食品街等一批产业旅游项目,推动产业多层次、多样化发展;依托产业园区食品品牌IP塑造和技术研发创新,拓展食品产业咨询业务,侧重新品研发、食品安全评估、需求评估、市场风险评估、企业标准等领域,为园区内外企业运作或孵化提供咨询服务。

4、提升现代商贸业。结合园区实际,合理布局、科学定位,鼓励发展房地产业与大型商业。充分利用园区及周边乡镇的配套设施用地,大力发展中心商圈、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各种专业店便利店等现代商贸业。建设以集成公共信息服务资源、满足总部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为主的高端办公商务地产;以满足各类专家、高级管理人员、外籍人士和园区其他各类就业人员与被拆迁农民安置要求为主的各层次住宅地产。  

5、推动生态休闲旅游。依托范市梅田湖村乡村旅游基地、古城村城墙遗址、磷肥厂厂房,将乡村农业、历史记忆和旅游结合,以旅助农,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形成生态型、乡村化的旅游发展新路子。以发展旅游业为契机,延伸旅游产业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业配套服务体系。努力将园区打造为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技术领先、品种优新、高效开放的现代农业的展示窗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生态型安全食品的生产基地、现代农业博览园。

四、发展重点

(一)加快杭长高速以北园区建设

1、加速已征未批用地清零。杭长高速以北园区(简称北园)已征用地161公顷,已批用地10.5公顷,已征未批用地150.5公顷,加速北园道路、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

2、逐步启动北园花炮用地腾退。北园范围内现有花炮用地约70公顷,由南向北、由弱到强等逐步腾退花炮用地,为园区向北拓展预留空间。

3、加快北园零散农村居民点征拆。北园范围内现有农村宅基地45公顷,布局散乱,用地不集约,优先启动金园村、燕港村农居点征拆工作,面积约37公顷,引导村民向园区、镇区集聚。原住民居住安置采取农村城镇化型整理模式和农居点合并型整理模式。农村城镇化型整理模式即社区型整理模式,将原住民原有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转变为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形成新的城镇社区,融入到城市生活,同时农民的身份也转变为城镇居民。农居点合并型整理模式,在不改变原住民原有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的前提下,通过迁村并点,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

(二)启动园镇融合起步区建设

在燕港村杭长高速以南区域布局园镇融合发展起步区,建设园镇综合服务中心,重点发展商务办公、商业商贸、医疗卫生、文体休闲等功能,打造园镇的服务中心、活力中心。近期重点开展农村宅基地征拆、土地整理工作,涉及农村宅基地22公顷。

(三)探索园区内永久基本农田多样化利用

园区内永久基本农田共有821公顷,严格保护连片、大面积的基本农田,严禁非法占用。结合乡村振兴政策,针对不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分布片区,布局差异化的种植品类、旅游设施,策划各类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农田体验主题,实现永久基本农田的多样化利用和有效保护。

(四)完善园区公共交通设施

大力完善园区公共交通设施,解决园区与镇区、城区、金阳新城之间,公共交通供给缺乏问题。在园区规划1座公交站场,开通园区至镇区、城区、金阳新城的公交线路,每三十分钟一班,实现园区职工便捷出行,增强园区就业吸引力。

(五)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水网建设,提高保供能力。加快北园配套供水管网建设。

2、加快电网建设,提供电力保障。加快北园配套电网建设,近期重点保障盐津铺子等龙头企业的用电需求。

3、近期启动园镇综合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4万吨/天、北园污水处理站建设。

4、近期启动千兆宽带入园、5G基站建设。

5、完成创辉路与古沔路周边地块、古港互通以东地块规划建设,拉通园区内部路网。

(六)交通设施建设

1、重点加快古沔路、创辉路、东进路建设,构建完善的路网格局。

2、完成食品路、广宇路、紫荆路、浏东公路、林特产路提质改造,北园骨干道路网新建,提升内部道路品质。

3、做好南泥湾路路网衔接建设,拉通城区至园区的快速干道,提升园区交通区位。

(七)生态环境建设

切实强化风险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底线思维,抓实抓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综治维稳三大底线工作,维护园区稳定大局,为园区发展提供安定有序保障。

1、规划充分考虑现状的自然地貌特征,结合目前的污水排放情况,种植吸硫树种和抗重金属污染的植物,通过上述措施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不断加强水体生态环境管理,严禁向公园倾倒垃圾,禁止向水中排污,提高企业入园的环境门槛。

2、对园区因开发建设带来的环境疮面,利用生态手段进行复绿。转化为积极用地类型,如公园、休闲娱乐用地等。

3、充分利用重金属的不可吸附性和相对稳定性,用植物修复和吸收,如香根草和豆科植物等。

5、保护羊牯脑山体环境,恢复山体植被,禁止开山取石等破坏性活动,未来建设成为重要的生态公园。

4、对大溪河、沔江河进行生态修复。严格落实大溪河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恢复河道形态,重塑连续的水体空间;恢复河床断面,重新水体流动多样性;恢复丧失的河岸植被和湿地群落,提升河流生态功能。

五、发展保障

(一)突出项目牵引园区发展

1、强化项目管理。一是突出项目包装。强化项目策划包装培训、政策研究和上级部门衔接,围绕交通基建、生态保护、节能减排、食品工业等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储备、申报力度,做到早策划、精包装,建立项目储备库,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长沙市的投资计划。二是做好项目服务。建立健全重点项目联系、跟踪、服务机制,认真解决在重大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及时掌握企业的发展动态,促进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三是实行项目包干责任制,落实限时办结制、助企服务制、服务投诉制,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部门联席办公会、企业生产会等,助推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企业增产达效。

2、完善基础保障。完善园区内部路网和公共交通体系,加大市政道路建设。加快清洁能源引进及管道建设工作。加快完善水电气、信息通信网络、固废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3、打造招商引资平台。一是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园区经济跨越发展的第一菜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招商引资平台,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时根据动态变化,研究制定产业专项优惠政策。健全项目风险效益评估机制,对项目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率严格把关。三是建立专业化招商队伍,加强招商业务知识技能培训和学习,积极吸纳优秀招商人才,激发招商活力。四是强化产业招商。紧扣食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轻工业、现代服务业等项目,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政策性资金的投向,以及发达地区的资本流向趋势和产业转移动态,明晰招商引资主攻方向和切入点。着力引进产业链条上下游大项目、好项目,提高项目的质量和关联度。创新招商方式,推行以商招商、专业招商、驻点招商和产业招商等多种招商渠道。五是为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实现品牌兴园,在落实园区现有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加快研究制定一揽子优惠政策。强化政策引导、资源倾斜和资金扶持,鼓励企业集约发展,科技创新。

(二)建立递进式企业培育体系

1、加快引培领军型企业。第一,结合园区食品制造业的优势资源,千方百计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省内外优势企业到园区投资,争上一批好项目,通过他们的实力,迅速形成一批优势特色大企业、大集团。第二,积极引导本地行业里有一定基础、实力较强的优势民营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实行强强联合,不断做大做强。特别要推进国有企业与具有产业优势、基础好、市场前景好的民营企业实行强强联合、组建集团,实现优势互补,尽快争取上市。第三,探索通过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和优惠政策,由园区内的特色产业商会、联盟、协会等为牵头单位,将那些布局零乱、经营分散、注册资本偏低的小企业组织起来,形成抱团,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打造了航母式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提升了整体竞争力。

2、推动中小微型企业创新。第一,营造宽松包容的发展环境,引导各类中小微型企业围绕食品制造、智能装备、生物技术等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科学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信息服务型、管理咨询型等创新配套服务产业。第二,鼓励支持各类中小微型企业通过参股、联合、并购、独资等方式参与平台公司和公益性项目建设,实现各类创业主体、经验主体之间的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第三,通过培育以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为主要载体的本地化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为中小微及初创企业提供规范的政策引导、资金融通、信息获取、人力支持、法律支援、管理咨询、科技开发、市场准入、教育培训等综合配套服务。

(三)构建立体化金融服务体系

1、探索组建产业引导基金。第一,以食品制造、智能装备、生物技术产业政策性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发展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为基础,创新财政政策扶持方式,探索组建产业发展基金和并购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防范风险、滚动发展的原则运作,引导基金参股支持私募基金发展,使政府的政策目标和社会资本的盈利目标趋向统一,带动全社会资本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实现多方共赢。第二,强化产业引导基金在具体运作的分类指导和问题导向,实行差别化的激励引导政策,突出精准调控和定向调节,重点针对食品制造、智能装备、生物技术产业中种子期或初创期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在起步阶段给予扶持,帮助其发展壮大,以更好地推动技术和市场融合、创新与产业对接,促进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2、建设金融服务保障体系。第一,结合食品制造、智能装备、生物技术行业发展需求,培育一批有国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的优势,为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奠定产业基础。第二,发挥典型示范企业引导作用,加大培训辅导力度,不断扩充企业上市后备库,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券商、投资银行等专业金融辅导机构,提供全方位企业上市专业培训辅导,增强企业股改上市挂牌和融资的内生动力,帮助园内各类食品制造、智能装备、生物技术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分别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

(四)理顺园区服务与管理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一是鼓励支持园区创建省级工业集中区,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完善园区审批服务职能。二是厘清园镇融合发展体制,加快各类资源要素向园区集中,发挥园区在资源、管理、技术方面的优势,实现园镇相融、互动发展、相辅相成。三是探索推进园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化运作和项目法人负责制模式。创新公共服务地提供方式,推进园区政府向市场购买公共服务。四是对产业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督,保障规划落实。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加强与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

2、坚持创新管理机制。一是健全园镇融合机制。坚持融入提升、创新发展、强镇富民的发展理念,高度统一园镇融合思想;建立健全园镇联席会议制度,理顺融合机制;重新编制园镇发展战略规划和空间规划,对园镇进行统一高规格规划,做好园镇提质扩容文章,增加集镇绿化和休闲设施,完善功能配套。二是健全创新机制。创新园区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模式。建立园区激励创新的机制,引导和支持园区企业加快研发创新步伐。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积极对接科技部门、经信部门等认定的各类研发平台。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建立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现代产权制度。三是建立激励和约束并重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制定园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强化项目投入和产业布局的选择性和限制性。探索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依法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引进和支持以改善环保、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改造和可循环利用资源的建设项目入驻园区,形成生态产业链。

3、营造宜居宜业的优质软硬环境。第一,根据园区内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产业用地指标要求,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各类特色产业发展布局,以及产业高端人才实际工作需求特点,建设一批适合创新创业的特色众创空间与创客乐园。第二,加快建设能满足各类企业从业人员需求的智慧住宅区、配套医院、健身中心、图书馆、公交站、停车场等公共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加快推进集商务酒店、休闲娱乐、园区文化与商业步行街、美食购物广场为一体的商业中心建设,提升高品质生活便利服务配套水平。

(五)完善政策保障,构建支撑体系

1、财政政策。一是创新财税分成机制。继续执行原园区财政分成体制,根据实际情况在市财政安排的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两型产业园相关的建设和发展资金。积极鼓励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等。二是完善税收激励政策。按照税收规模和增幅,进一步研究完善园区鼓励企业创新发展、争创品牌、产业转型、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和的技术改造的税收激励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三是建立中小企业创新孵化基地,出台创业优惠政策,鼓励激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积极探索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带动社会资金投向园区产业中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鼓励和扶持高校与科研院所专家通过带技术、带专利等形式在园区创业,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

2、土地政策。一是对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体系建设的意见》的相关要求,全力争取创建省级工业集中区,加强园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与调控,适度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二是建立园区土地收购储备机制,提高存量土地的使用效率。不断加大空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努力盘活挖潜。积极推进标准厂房建设,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三是按照布局科学、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合理确定产业发展和功能配套的布局及规模,严控高速公路互通口和连接线两厢土地开发。严控入园企业和项目的选择,研究确定入园企业的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强制性指标。实行项目土地供应与财税贡献挂钩,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四是根据不同产业分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定位和发展,优化用地结构,重点保障健康食品产业、现代服务业、交通基建项目用地需求。有序引导发展房地产业,探索政企合作的开发方式,推进成片开发。

3、环保政策。建立环保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出台绿色信贷和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政策,建立环保产业引导基金,为环保企业提供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或担保。扩大环保产业的融资市场,以排污权、废物处理等作为重点交易对象,建立环境资源交易平台。在不影响构建生态链的前提条件下,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市场化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在政策设计上,积极鼓励引进对园区内已有企业的废物作为原料的企业进驻园区,并给予政策倾斜。

(六)实施人才兴园,增强发展后劲

1、健全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整合多方面的资源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倡导政府搭台,企业与高校唱戏的模式,与高等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并在相关企业建立高校校外学习基地,确定合作战略。大力开展职业能力培训,增强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一大批层次高、通用性强的应用型人才。选拔企业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代表若干名到先进地区、先进园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交流培养。

2、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拓展和疏通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实施招才引智、人才创业等工程,引导各层次人才向园区有序集聚。加强与各类企业的沟通联系,深入企业开展人才需求动态调查,建立企业需求信息库。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行政管理服务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完善园区人才培养机制和企业后备人才储备制度。

3、建立规范的人才激励机制。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制度、紧缺人才和领军人才的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多个奖项,对园区企业中有突出贡献的各类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给予专项表彰奖励。引进和推广产权的激励制度。探索建立员工认股、购股、期权等激励制度,鼓励企业实行产权多样化、知识产业化,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浏阳市两型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2021年11月17日

相关文档:
  • 解读《浏阳市“十四五” 两型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