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浏阳市政府 > 市政府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政策文件 > 政策解读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热点解读

发布时间 : 2025-05-08 来源:浏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字体大小:

一、参加保险

1. 哪些人可以参加浏阳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答: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1)浏阳市户籍;

(2)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现役军人);

(3)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

在浏阳市内居住且办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未就业港澳台居民,可以在居住地按照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2. 在哪里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手续?

答:(1)线下办理:参保人携带本人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任选下列渠道办理:

①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民生事务办公室社保窗口;

②浏阳市市民之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窗口。

(2)线上办理:手机下载“智慧人社”app(二维码附后),注册登录后在首页选择“城乡居民新参保”,按页面提示填写人员基本信息(红色*号为必填项),填写完成后点击“提交申请”即可。

3. 浏阳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共有多少个缴费档次?

答:(1)目前有15档,分别是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6000元。

(2)对重度残疾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缴费困难群体,暂保留每人每年200元的政府代缴档次。参保人所缴保费及缴费补贴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3)参保人个人缴费后,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可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补助、资助,集体补助或社会资助不替代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社会资助按年度计入个人账户,集体补助和社会资助合计金额不超过当地当年度最高缴费档次标准,且不允许向前补缴。

4.浏阳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如何缴费?

(1)①缴纳当年的:税务部门受理并征收;

②补缴往年的:2019年以前的,人社部门受理、税务部门征收;2019年及以后的,税务部门受理并征收。

(2)城乡居保暂允许在领取待遇前一次性补缴(2025年政策可能调整为不能一次性补缴),但补缴后累计缴费年限不得超过15年,且补缴不能享受缴费补贴。

(3)缴费渠道:

①线上:“湘税社保”APP、微信“湘税社保”小程序等(二维码附后);

②线下:税务部门开通的各代收银行网点。


二、待遇享受

1.浏阳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如何计算?

答: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坚持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原则,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支付终身。

(1)基础养老金。

①全市实行统一的基础养老金标准,2025年1月起为306元/月。

②缴费年限累计超过15年的,每增加1年,加发年限基础养老金2元/月(不含补缴年限)。

③对65周岁及以上参保城乡老年居民加发老年基础养老金,标准为年满65周岁不满76周岁加发5元/月;年满76周岁不满86周岁加发10元/月;86周岁以上加发20元/月。参保人员从符合条件的次月起享受加发的老年基础养老金待遇。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存储额除以139,发放终身。

(3)根据2025年1月1日的标准,从300元至6000元缴费档次,达到退休条件后,预估能享受的待遇情况见下表

2. 养老保险参保人在参保缴费或领取待遇期间死亡的,所缴保费如何处理?

答:参保人在参保缴费或领取待遇期间死亡的,其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包括个人缴费、利息等)可依法继承。

3. 浏阳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标准是多少?

答:(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享受对象为2018年1月及之后过世,且进行了火化的待遇人员的指定受益人或继承人。

(2)标准为死亡当月当地的15个月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不含年限基础养老金和老年基础养老金)。2025年,浏阳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为4590元。

(3)指定受益人或继承人应在待遇领取人员去世后一个月内携带相关资料到待遇领取地所在的行政村(社区)服务中心申请领取丧葬补助金。


三、资格认证

1. 什么是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

答:为防止冒领养老金情况发生,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对已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领待人员,要做好待遇资格认证。

1. 资格认证的有效周期是多久?

答: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每年需要完成一次待遇领取资格认证,且两次认证间隔不能超过12个月。

2. 资格认证有哪些方式?

答:(1)“人脸认证”:可通过“湖南智慧人社”微信小程序、“智慧人社”公众号或手机app等线上方式办理。

(2)“非人脸认证”: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因身体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进行线上认证或线上认证无法通过审核的情况,可以到常住地或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村(社区)提交相关材料,进行“非人脸认证”。

相关文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