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浏阳市政府 > 市政府机构 > 市政府工作部门 >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浏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浏阳市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 : 2020-05-13 来源:浏阳市政府 字体大小: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相关单位:

《浏阳市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20—2022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浏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5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浏阳市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面推进我市智慧教育工作,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 年)〉的通知》(湘政发〔2018〕34 号)和《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智慧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长政办发〔2019〕4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

到2022年,全面建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形成以创新为动力的智慧管理体系、以融合为核心的智慧教学体系、以高效为目标的智慧服务体系,实现浏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任务

(一)创设智慧教育生态环境

全面优化智慧教育基础环境,升级改造教育城域网,升级教育主干网络到IPV6,推进5G校园网络建设,加强无线校园建设,打造高速信息智能通道。升级改造中小学校教室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提供网络同步教学资源,完善智慧校园基础环境。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权责共担、多方受益、服务社会”的智慧教育新机制。升级浏阳智慧教育云平台,对接长沙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市、县、校三级平台互联互通。(责任单位: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工信局、网信办)

(二)优化教育资源供给

对接国家和省、长沙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师资源、学校资源、公益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汇聚共享。遴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持续开展“微课”“慕课”和精品课程建设,打造名校、名师网络课堂,构建适合本土师生需求的优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以网络联校为纽带,全市中小学校串联成“网络校联体”,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全市农村学校,搭建网络研修平台,开展名师引领、网络研讨、资源开发与应用等活动,创建湖南省农村网络联校群建设示范县(市)。(责任单位:数据资源中心、发改局、财政局、教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推进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开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运用创新实验室、智能工厂实训中心、创客功能室等开展体验和实践教学。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掌握学情及个体差异,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和精准教学研究,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探索5G+云VR+教育,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创新发展。(责任单位: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

全面推广应用“长沙市中小学人人通云平台”,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和在线学习等功能,实现学校、班级、教师、学生“层层有网络学习空间、人人用网络学习空间”的新局面。引导教师利用空间开展教育教学、学生利用空间开展学习、家长利用空间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定期组织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单位和优秀个人评选。(责任单位:教育局、财政局、公安局、网信办,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优化智慧教育评价支撑

开展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课堂教学,推进课堂教学的实时评价及反馈,实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展智慧体育,应用运动智能装备及大数据分析技术,汇聚、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和变化趋势,形成体质健康监测报告,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运用长沙市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云平台,强化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过程性数据采集,形成学生成长画像及K12综合素质成长档案,深入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责任单位:教育局、卫健局)

(六)打造智慧教育标杆学校

坚持“标准先行,按规接入”,推动并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智慧课堂”“智慧教室”建设,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教育管理、安全管理等功能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探索“未来学校”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领先的标杆学校。(责任单位:教育局、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七)创新现代教育治理模式

加强“互联网+教育”督导,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校园安全、教育质量、教育现代化监测,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全面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实现教育系统无纸化办公、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网上报名、初升高网上志愿填报及录取、人事管理信息化。(责任单位:教育局、数据资源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八)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聘请智慧教育专家,结合未来教师培育计划和“教育大讲堂”开展智慧教育理念培训,推动育人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变革和教育服务转型。组建智慧教育讲师团,分学段、学科进行精准培训,推动信息化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推动新时代教师角色转变,促进教师从“学科教师”思维向“教育者”思维转变,成为终生学习者、学习设计师和学生成长导师。开展信息素养大赛,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全面落实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素养培育,开设创客教育、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培养学习者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责任单位:教育局、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适时召开全市智慧教育工作协调推进会议,解决智慧教育推进过程中的问题。组建智慧教育专家团队,加强智慧教育规划设计与应用指导。推进政企合作,发挥企业优势,构建政校行企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

(二)创新机制,有序推进。健全智慧教育建设推进机制,实施项目化管理,确保工作目标有落实、工作推进有实效。坚持试点先行,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路径。市教育局要将智慧教育建设列入年度教育督导内容,确保智慧教育推进有序有效。

(三)多元投入,协同推进。按照“政府主导、分级多渠道投入”原则,建立健全多元经费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偏远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倾斜力度,确保农村智慧教育同步开展。创新资金运作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广开投入渠道,实现多元投入、协同推进。

(四)强化安全,平稳推进。加大智慧教育建设宣传力度,统一思想,为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建立网络安全统筹协调机制,严格执行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全面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教育机构、师生信息及教育、科研等业务信息隐私保护,建立严密保护、逐层开放、有序共享的良性机制,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


相关文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