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1200名“法律明白人”织密基层法治网、专解群众烦心事
打造一支群众身边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队伍,对推动法治宣传、引领基层法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自“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浏阳围绕“法律明白人”的选、培、用三个关键环节持续发力,打造了一支素质高、结构优、用得上的“法律明白人”队伍。他们深耕法治沃土,通过推动法治保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难事促和谐 他们是群众身边的多面手
“村上两兄弟为了赡养老人吵起来了,你们快过来看看吧。”近日,龙伏镇坪上村“法律明白人”李七三接到村民打来的求助电话,他第一时间了解相关情况,联合村干部上户调解。最终,一场家事纠纷得以平息。
担任“法律明白人”三年来,李七三深知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解锁新的身份标签:“在村里,我既是矛盾纠纷调解员,利用专业知识帮助村民化解矛盾纠纷,也是普法宣传员,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通过释法说理、以案普法,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
三年里,李七三成功调解了数十起邻里纠纷、家庭矛盾,“一开始很多村民都不理解,觉得我多管闲事。慢慢地,看到我确实能帮他们解决问题,大家越来越信任我了。”
在浏阳,像李七三这样的“法律明白人”共有1200余名。
张坊镇茶林村的“法律明白人”们有一个秘密武器——“遇事找法”便民卡。该卡由市司法局统一设计制作,收集典型案例汇总生成“以案释法”二维码附在卡片上,村民们扫码就能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各类问题。对此,村民们都赞不绝口,“这种方式很新颖,学法律方便多了,遇到麻烦事还可以直接拨打卡片上的‘法律明白人’电话。”
北盛镇环园村则依托“镇村组”三级数字联动平台,由“法律明白人”及时上传村里的矛盾纠纷信息,镇政府相关部门快速响应,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治理格局。这种数字化手段与“法律明白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率。
如今,“法律明白人”走进田间地头、社区广场,走到基层治理最末端、服务群众最前沿,当好法治宣传者、权益维护者、矛盾调解者,构建起一张紧密的基层法治服务网络,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的法治动力。
提素质强本领 实现“法律明白人”全覆盖
“法律明白人”是指具有较好的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积极参与法治实践,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村民。自“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开展以来,浏阳高度重视,将村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
刘良洪是大瑶镇杨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湖南省“法律明白人”代表,他的事迹曾被司法部宣传推介。作为“法律明白人”,他不仅积极调解村里的矛盾纠纷,还经常组织村民学习法律知识。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杨花村的法治氛围越来越浓厚,乡村全面振兴的步伐也越来越快。
为了让“法律明白人”更好地发挥作用,浏阳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多次邀请资深法官、高校教授等专业人士,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与农村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专题授课,内容涵盖务工维权、婚姻家庭、征地拆迁、山林纠纷等农村常见法律问题。同时,通过法治课堂、现场观摩等方式,增强村干部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让他们不仅“听得懂”,还能“用得上”。
“通过这些培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法律知识,现在处理村里的矛盾纠纷更有底气了,也能更好地为村民提供法律方面的帮助和引导。”刘良洪说。
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法律明白人”不仅成为了法律法规的“宣传员”,还通过屋场会议、村村响广播、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当起了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当村民之间出现纠纷时,他们能及时介入,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调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此外,浏阳还建立了“1名村(社区)法律顾问+1名大学生普法志愿者+N名法律明白人”的协作机制。村(社区)法律顾问发挥专业优势,为村里的依法治理提供专业意见;大学生普法志愿者带来新的活力和理念,与村干部“法律明白人”相互配合,共同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地区的法治氛围。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强对“法律明白人”的动态管理和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为浏阳高水平建设“县域经济新典范、共同富裕先行区”贡献法治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