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浏阳市政府 > 市政府机构 > 乡镇街道 > 大围山镇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大围山镇村体系规划

发布时间 : 2019-12-22 来源:大围山镇 字体大小:

第一节  镇域人口规模预测

一、现状概况

截至2006到,大围山镇域总人口为26911人,8588户,农业人口为21331人,非农业人口为5580人,则城镇人口为5580人,现状城镇化水平为20.7 %。

二、镇域总人口预测

1、线性回归法:

对于2001—2006年六年间的镇域总人口的增长与年度增长的关系取一次线性回归加以分析,设回归议程为:y=a+bx(其中a、b为常量,y为总人口,x为年度)则x、y的数据关系表如下:

编号

年度X1

总人口Yi

(万人)

Xi2

Yi ×Xi

Yi 2

1

2001

2.6322

4004001

5267.032

6.9285

2

2002

2.6434

4008004

5292.087

6.9876

3

2003

2.6560

4012009

5319.968

7.0543

4

2004

2.6680

4016016

5346.672

7.1182

5

2005

2.6811

4020025

5375.606

7.1883

6

2006

2.6911

4024036

5398.347

7.2420

16020

21.1976

32080092

42448.71

56.1735

average

2002.5

2.6497




N=6

Xi= average(Xi)=2002.5

Yi=average(yi)=2.6497

Lxx=(∑Xi)2-n∑Xi2=(16020)2-6×32080092=-336

Lxy=∑Xi2∑Yi-n∑xi×yi=16020×21.1976-6×42448.71=-4.088

b=Lxy/Lxx=-336÷-4.088=0.012167

a=Yi-b Xi=2.6497-0.012167×2002.5=-21.714

故回归方程为

Y1=-21.714+0.012167×2010=2.74167

Y2=-21.714+0.012167×2020=2.86217

则:近期2010年,大围山镇总人口为2.74万人。

远期2020年,大围山镇总人口为2.86万人。

(二)综合增长法:

2006年大围山镇总人口为2.69万人,2001—2006年均综合增长率为4.56%。规划到2020年,确定综合增长率仍为4.0%:

则近期到2010年大围山镇人口为2.75万人。

则远期到2020年大围山镇人口为2.85万人。

大围山镇历年人口变化一览表

年份

总人口

总户数

2001

2.6322

8409

2002

2.6434

8445

2003

2.6560

8485

2004

2.6680

89523

2005

2.6811

8560

2006

2.6911

8568


(三)浏阳市市域人口分配法

2020年大围山镇域总人口为2.69万人,浏阳市市域总人口为134.54万人,占浏阳市市域人口的比值约2.0%。

考虑到大围山镇位于浏阳市北区中心位置,区位条件良好,在规划期内将有较好的发展机遇,但其人口将受其他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吸引,故本次规划拟取值为1.88%。

则2020年镇总人口为2。87万人。(浏阳市域总人口2020年153万人)。

综合上述三种分析法,确定:

近期:2010年大围山镇镇域总人口为2.74万人。

远期:2020年大围山镇镇域总人口为2.86万人。

第二节  城镇化水平预测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法

2006年,大围山镇有劳动力19850人,占总人口的73.7%,考虑到规划远期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规划确定2020年劳动力数目占总人口的61.0%,则将有   17450个劳动力。

2020年,大围山镇有耕地约42440亩,按浏阳市城镇体系规划,规划远期每个劳动力一般可耕种土地5-10亩,本次规划按每个劳动力可耕种土地5亩计算,需劳动力8488人,那么到2020年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为8488人,则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8961人,带着系数按1.5人计算,则有13442人将从事非农业劳动,则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7.0%。

二、城镇化水平发展速度递推法

大围山镇2006年末城镇化水平为20%,预计随着大围山镇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集镇新区的规划建设,规划期内,大围山镇城镇化水平将有较大的上升,据此,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率近期取1.5%,中远期取2.0%,则相应城镇化水平:

2010年为:20%+4×1.5%=26%

2020年为:26%+10×2%=46%

三、上层次城镇体系规划确定法

根据浏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到201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47%左右,

到2020年,市域城镇化水平为60%左右。

大围山镇有较好的交通条件,现状城镇化水平为20%左右,随着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大围山在浏阳市的地位也将进一步提升,这将对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次规划确定2020年大围山镇城镇化水平为45%,相应2020年大围山镇城镇人口为1.28万人。

四、结论

综合以上三种城镇化水平预测方法,兼顾大围山镇现状与未来弹性发展,大围山镇城镇化水平近期2010年取25%,远期2020年取45%。

第三节  镇村体系结构规划

一、村镇现状

1、现状概况

大围山镇面积374.68平方公里,2006年通过村镇合并,现辖1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

2、存在问题

①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分布散。主要为沿路、沿河呈线状布置,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②农村经济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与引导。规模企业、村办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家庭作坊散布于农村。广大地区,难以取得规模和集聚效益,并且易造成污染扩散,不利于集中治理。

③农村社会服务设施不完善,共享性较差。由于居民点过于分散,农村社会设施配置难度较大,因而很难完善。已配置的农村设施,缺乏统一规划,重复投资,由于人口难以达到集聚规模而导致使用效率低、隐性浪费等现象。

二、总体发展框架

大围山镇位于浏阳市东区位置,规划省道和浏东高等公路在大围山镇形成“一”字型交通网络格局,发展模式具体为:一是以规划省道和浏东公路为依托,形成大围山镇村镇空间发展轴线,强化交通干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二是加强与浏阳市及周边乡镇的分工与协作,实现优化的城镇体系空间和功能结构。三是以聚点开发为主,轴面开发相配合的城镇空间开发格局,重点强化中心城镇,加强工业化的规模与集聚度和经济、人口的空间集中度。

三、大围山镇的镇域性质

根据《浏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和《浏阳市村庄布局规划(2006—2020)》等上层次规划对大围山镇的定位,本次规划在此基础上将大围山镇定位为:大围山镇地处湘赣边陲,位于浏阳市东北部,以发展旅游业、竹木加工业、特色种植业为主的旅游生态型集镇。

四、村庄体系等级结构

镇域村庄体系的等级结构

级 别

村庄数量

村    庄    名

集镇区

1

集镇区(包括都佳社区、东兴社区、楚东社区)

中心村

3

小南京社区、中岳村、三元桥村

基层村

11

中塅村、金中桥村、田心桥村、永幸村、泥坞村、浏河源村、上坪村、北麓园村、长鳌江村、鲁家湾村、同幸村

五、职能结构

根据全镇社会经济基础及发展趋势,本次规划将镇域村镇划分为三个职能层次:一般镇区都佳社区、东兴社区、楚东社区,中心村小南京社区、中岳村、三元桥村3个,基层村中塅村、金中桥村、田心桥村、永幸村、泥坞村、浏河源村、上坪村、北麓园村、长鳌江村、鲁家湾村、同幸村11个,各自定位如下:

镇区发展定位:是浏阳市的东南门户,大围山镇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配备较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以高贸旅游服务为主的生态型集镇。

中心村发展定位:中心村,为大围山镇的副中心,联系清溪集镇与基层村的纽带。在中心村按标准配备小学、幼托、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发展蔬菜水蜾和药材种植为主的农业型村庄。

基层村发展定位:基层村,是乡村中组织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聚居点,配备了村委会和一些日常生活必需的服务设施,以发展竹木生产加工和蔬菜水果种植为主的农型村庄。

2.本规划将主要村庄职能分为商贸服务型、旅游型和农业型三种。

商贸服务型

大围山镇集镇区

旅  游  型

小南京社区、楚东社区、东兴社区、都佳社区、永幸

村、泥坞村、浏河源村

农  业  型

中塅村、金中桥村、田心桥村、三元桥村、中岳村、同幸村、鲁家湾村、长鳌江村、北麓园村、上坪村

六、空间结构

以镇区为核心、中心村为支点,实现镇域的整体发展。规划以省道和浏东公路两条交通干线为依托,作为村镇发展轴线,大围山镇区为经济增长核心。镇区通过经济发展轴将大围山镇的社会经济辐射到各级中心,推动全镇的社会经济发展。村庄体系布局结构为“一心二轴四点”的总体结构。

“一心”:即核心发展区,是指大围山镇集镇区。

“ 二轴”:以大围山镇——大围山镇国家森林公园为旅游发展轴,以及浏东公路为经济发展轴。

“四点”:即小南京社区、中岳村、三元桥村三个中心村及大围山森林公园。

七、规模结构

村镇规模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镇区,城镇人口0.9万人;二级为中心村(小南京社区、中岳村、三元桥村);其余村为基层村。

第5.01条  镇域居民点体系布局规划原则

1.  实施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加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

2.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对镇域经济的影响,使镇域各项重大设施布局能符合县、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  实施“点”“轴”开发战略,镇域发展应突出“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积极配合实施长沙市株树桥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需要。

4.  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  实施科教兴乡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产业,保护好自然资源,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

5.02条  居民点布局

规划村镇体系结构一览表(2020年)

规划

等级

村镇名称

人口规模

(人)

主要经济职能引导

备注

一般

镇区

大围山镇区

9000

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信息中心、旅游业中心

包括东兴社区、都有佳社区、

楚东社区

中心村

小南京社区

3800

农产品加工基地、旅游服务


中岳村

2000

小水果基地、经济林业



三元桥村

2200

经济林业、高效农业



基层村

中塅村

1000

经济林业、养殖业


金中桥村

1300

小水果基地、养殖业



田心桥村

850

经济林业、高效农业



永幸村

500

旅游服务、经济林业



泥坞村

900

旅游服务、经济林业



浏河源村

2200

旅游服务、经济林业



上坪村

900

经济林业、养殖业



北麓园村

2000

经济林业、养殖业



长鳌江村

450

旅游休闲、小水果基地



鲁家湾村

900

小水果基地、经济林业



同幸村

1000

经济林业、养殖业



第四节  镇域土地利用规划

一、镇域土地利用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结构

大围山镇域土地总面积37468.43公顷,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为:

耕地总面积1668.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5%,人均耕地面积0.93亩;园地和林地面积34904.2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3.16%;水域面积40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7%;村镇建设用地面积495.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32%。

2、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用地利用单一,经济效率较低。农林用地结构不合理;林地以自然生长用材林为主,园地品种单一,效益较差。耕地以粮食作物为主,科技化水平低。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建设刚刚起步,农业的效益仍然较低。

(2)水土流失加剧,土地退化严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加剧了水土流失。近些年,由于重用轻养,导致地力衰退。此外,水利工程老化,防洪设施没有得到保护。

(3)建设用地利用效益低,浪费较严重。由于缺乏规划及自然,历史等原因,农村居民用地布点分散,户均用地面积大。部分乡镇企业、工矿建设用地闲置,建设用地产出率低,浪费较严重。

二、镇域居民点体系布局规划原则

1、对现有耕地实行全面保护,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品质,优化粮食结构,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2、实施占用耕地与开发补充耕地相一致的原则,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增加土地有效供给。

3、实施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加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

4、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对镇域经济的影响,使镇域各项重大设施布局能符合县、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5、实施“点”“轴”开发战略,镇域发展应突出“以点带线,以线促面”。

6、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7、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产业,保护好自然资源,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

三、  居民点布局

1、农村居民点特征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及实地调查,经分析可得出蕉溪乡的农村居民点有如下特点:

(1)由于长期以来村庄建设的无序性,村庄主要依托农田的分布沿路发展,积聚性弱,难以达到社区服务设施配套的效益规模。

(2)村民住宅布点分散,建筑零乱,建筑层数皆为低层,人均宅基地占地大,土地浪费严重,人地矛盾突出,与城镇化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不利于城镇土地的高效集约发展。

(3)村镇居民点基础设施普遍缺乏,文化娱乐等配套功能不全。村办企业和各种企业分散布局,不利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规模集约发展。

2、镇域居民点规划

镇域居民点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强化和完善集镇的中心职能,提高其对周围村庄的经济辐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育形成方便生产生活、发展协调、布局合适的村镇居民点布局结构。规划到2020年逐步形成集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乡村体系。

2、村庄建设标准和建设措施

集镇区(大围山集镇):规划人均用地93.17平方米

中心村(小南京社区、中岳村、三元桥村):规划人均用地93-130平方米

基层村(中塅村、金中桥村、田心桥村、三元桥村、中岳村、同幸村、鲁家湾村、长鳌江村、北麓园村、上坪村、永幸村、泥坞村、浏河源村):

规划人均用地140平方米

镇域居民点规划一览表(2020年)

村名

等级

现状人口

规划人口

居民点建设

用地面积(ha)

人均建设用地

(米2/人)

镇区

一般镇

4158

9000

84.1

93.17

小南京

社区

中心村

2496

3800

35.5

93.17

中岳村

中心村

1548

2000

25.5

130

三元桥村

中心村

1740

2200

28.6

130

中塅村

基层村

1350

1000

13.8

138

金中桥村

基层村

1682

1300

18.2

140

田心桥村

基层村

1221

850

11.9

140

永幸村

基层村

789

500

7.5

140

泥坞村

基层村

1094

700

9.8

140

浏河源村

基层村

2452

2200

30.8

140

上坪村

基层村

1290

900

12.6

140

北麓园村

基层村

2322

2000

28.3

140

长鳌江村

基层村

709

450

6.3

140

鲁家湾村

基层村

1306

900

12.6

140

同幸村

基层村

1410

1000

14.0

140

合计


26911

28600

339.5

120

第五节  空间管制

根据大围山镇经济和建设特点,把镇域土地空间形态上分为村庄建设区、控制发展区和禁止建设区三大地区。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采取不同的协调管制措施。

一、村庄建设区

1、土地利用分布及特点

村庄建设区是以村庄建设为主体的空间形态,村庄建设在该地区占据主导地位,其间有零星的山林地、水域等,在本次规划中主要指小河集镇区和各村的村部位置,镇域内有较大面积的集中居民点建设区。

2、空间管制措施

(1)以城市规划为龙头,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建设。首先应对一切区域进行科学规划,注意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区内建设严格遵守城市规划,避免乱建和重复建设。

(2)城镇规划应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相协调,并保证维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城市规划要做到少占或不占耕地。若村庄发展占用耕地建设在所难免,确需占用耕地的建设,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同意,并开垦相等数量耕地进行补偿。

二、控制发展区

1、土地利用分布及特点

控制发展区是以农业、林业为主的空间形态,包括一般农田、水网、可适度开发山林与丘陵地带、零星分布的小片居民点等,这一地区一般开发密度较低,二、三产业较少,分散不集中,交通设施一般,以农业为主导。除了村庄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外,大多属于此类地区,具体指东、南部的山林与丘陵地带以及零星的农田和居民点。

2、空间管制措施

(1)严格保护耕地,禁止非法占用耕地。根据这一地区以农业耕地为主,应当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进行非农业建设,原则上不准占用耕地。并应适当开发复垦提高区内耕地总量。

(2)组织部分地区退宅还耕。对分散住宅进行集中建设,将小的居民点合并或并入中心村、集镇区,将退出宅基地作为耕地开发改造。

(3)对该区域山林地、丘陵地带,以农林种植为主,可适度进行开发建设,严禁大规模和无计划建设,保护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三、禁止建设区

1、土地利用分布及特点

禁止建设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大溪河道生态保护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这些区域对镇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农田保护具有重大意义,这些地带一旦受到人为破坏,难以有效恢复。

2、空间管制措施

(1)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严格保护有是国家的土地管理政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规划对镇域内的基本农田进行严格保护,严禁占用基本农田进行任何形式的建设,因重点或重大工程项目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需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审批,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2)大溪河生态保护区

重点保护大溪河道生态保护区,保护和建设好大溪河风光带,建立河道生态保护区域,该区域内禁止从事采伐等有损生态环境质量的开发活动;河道周边的山林严禁砍伐和退林还耕。在大围山镇内大溪河周边500米范围内不能建设有污染的工业,保护好水资源。

(3)历史文化保护区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湘鄂赣第一次党代会旧址,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驻地旧址,锣背山遗址的文物保护古迹为浏阳市文物保护等级,其周边用地50米范围为禁止建设区域,其内不得从事破坏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

第六节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一、道路交通现状

镇域内现状道路通畅,一条省级道路纵穿东西和一条县级公路纵穿东西,三条乡级道路贯穿南北,大部分村级道路都已硬化。

二、规划原则

坚持“高效、合理、安全、便捷”的道路交通规划的基本方针,合理确定区域路网等级和布局,建立联系便捷、安全畅通、景观优美的道路交通网络,保障人、车安全,互不干扰,完全满足交通、消防、防洪等方面的要求。

三、 规划措施

1、对省、县级公路改道、拓宽,大围山镇的县道改道集镇区的外围过,则道路宽度规划为24米,两条乡道扩宽到8米,加强大围山镇与其他村庄的联系,带动整个大围山镇的发展。

2、鉴于对原有道路系统进行分析,发现部分居民点存在交通不便的问题。在总体规划中设计的诸多道路做了截弯取直和拓宽的处理。

3、经规划,道路结构形成了“二横三纵”的全新高效的道路系统。

二横:省  道  浏阳市—江西省

县  道  浏阳市—大围山镇国家森林公园

三纵:都张线  都佳—三元桥—田心桥—永幸—张坊镇

东平线  东兴—鲁家湾—同幸—平江县

小平线  小南京—上坪—平江县

4、镇域综合交通设施规划

(1)长途汽车站:在集镇区规划长途汽车站,满足对外联系和中转要求。

(2)招呼站:规划于各村的主要居民点的临交通干道设立招呼站,满足村民的出行要求。

(3)加油站规划:规划有东门加油站。

第七节  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一、规划原则

大围山镇区按镇规模和人口密度来设置社会服务设施,镇区设置的文件科技,医疗保健,商业金融,集贸等设施为全镇服务。镇域又以为次中心形成服务圈,形成一个便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行政管理

大围山镇的镇政府设置在集镇内,作为行政中心17个村(社区)都设置了村(居)委会,形成镇政府—村(居)委会两级结构。

三、教育科技体系规划

大围山镇的教育事业已初具规模,形成幼教、普教等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现状有东门所中学(楚东村)、中塅小学(中塅村)、东门中心完小(大围山镇区)、白沙完小(小南京社区)。

规划将扩大东门中心完小等学校的规模,同时对整个镇域进行教育设施布局。各村学校规模及设施结合实际情况,按“普九”标准进行设计。

中小学规划一览表

类型

名称

规模

位置

备注

班数

(班)

用地面积(ha)





中学

东门中学

8

2.0

镇区


小学

东门中心完小

17

1.8

镇区


中塅小学

4

0.3

中塅村



中岳小学

6

0.5

中岳村



白沙完小

8

1.0

小南京社区



三元桥小学

6

0.5

三元桥村



为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村农业人员的素质。规划在镇区设置镇文化活动站,结合青少年活动中心,形成镇域文化服务中心。

各中心村应配备村图书和报刊阅览室以及老年人活动室,各基层村也力争建立小型文化活动场所,全面服务于大围山镇精神文明建设和科学技术素质的提高,镇域文化娱乐设施规划情况见下表。

文化娱乐设备一览表

项目

规模

位置

备注

建设面积

(m2)

用地面积

(m2)




文体活动中心

1000

3000

镇区


图书馆

1000

3000

镇区


老年人活动中心

1000

3000

镇区


图书与报刊室

100

中心村

结合各村(居)

委会布置


老年人活动室

50

中心村

结合各村(居)

委会布置


文化活动室

50

基层村

结合各村(居)

委会布置


三、医疗设施规划

目前整个镇域有大围山镇区卫生院。村级医疗设施主要为卫生所,但基础薄弱,保健预防效果弱。

医疗卫生按照“一镇一院,一村一室”的要求进行规划。

规划保留大围山镇卫生院,改善设施,将其作为镇域的中心医院,医院人员从业资质、设备设施均应达到规划的要求。

各中心村设置卫生站,各基层村设置卫生室,便于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提高广大人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并适应日益增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扩建敬老院,与之结合建设老年活动中心。

医疗卫生设施一览表

项 目

规模

位置

备注

建设面积

(m2)

用地面积

(m2)




综合医院

1000

2500

集镇区

改扩建

卫生

防疫站

800

2000

集镇区

新建

卫生站

300

500

小南京社区

改扩建

卫生站

300

500

小南京社区

改扩建

卫生站

300

500

小南京社区

改扩建


四、商业服务设施体系规划

大围山镇商业服务设施已经初具规模,商业类型也比较丰富。公共服务如邮电所、信用社、电信所、旅馆齐全。镇域内以分散在各村庄的村民自营小商店为主,商业条件有限。

为保证农村居民高素质的生活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社会,充分做活旅游产业,规划新建大围山镇旅游市场,并进一步完善沿路商业设施,从而在镇区形成综合商业服务中心。

在镇域各中心村、农村居民点设置相应规模的商业服务设施,同时促使农村居民逐步向中心村聚集,以使农村居民点形成规模,以减少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节约土地,促使土地集约化生产。

五、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大围山镇目前只在中学有小型田径场,基本没有文体设施。为了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和倡导全民健身活动,在镇区结合围山书院设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和影院中心等文体设施。各中学配备室内运动场所和400米环线跑道;中心小学配备200米环形跑道;一般小学也必须配备必要的室外运动场所,从而保证中小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

另外结合绿地布置体育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的体育休闲服务。

第八节  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规划树立生态保护观念,从保护和控制两方面入手,即生态绿化保护、资源保护、控制过量的开发建设和维持适宜的环境容量。规划突出镇域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力求创造健康、和谐、有序、高效现代生态城镇的规划目标。

二、生态绿化规划

1、建立道路绿化防护带,在省道、县道等主要干道两侧设置绿化防护带,构建大围山镇主要道路生态绿化通道。

2、在镇域内以省道为骨架,在公路两侧广种树木,使公路做到“浓荫夹道”,可以起到降低交通噪声、减少风沙的作用,构成镇域绿化轴线。

3、在大溪河沿岸加强防护林建设,以保护水土资源,加固堤坝,美化岸线景观。

三、水资源的保护

大围山镇水资源丰富,但近来由于城镇的发展加速,农村居民生活用水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用水均取自地下,随着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啬,同时生产、生活废水任意排放,水资源污染和浪费情况日益严重,为了保护水资源,同时防止地面沉降、地表土质恶化等严重后果,规划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滥采,并尽量减少对地下水的取水量。

2、建立大溪河生态保护带,沿大溪河周边500米的范围作为水源保护带,大溪河为浏阳市浏阳河上游的重要河流和水源之一,为严格保护水质,对流域水源进行保护,禁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保护区域内发展生态农业,禁止无证、无计划开采河沙,破坏河道,禁止在源头和两岸乱砍滥伐。

3、对现有水库进行改造加固,提高其蓄水能力,既可缓解雨季沟渠的排水问题,又可以储存一定的水量,以供干旱时使用。

4、减少污染源排放的污水量,并降低其废水浓度。

5、妥善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降低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实现地下水抽取与补给间的平衡。

四、土地资源的保护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活动规模和强度日益加剧,叠加于自然侵蚀之上的人为侵蚀,对于土壤的侵蚀与干扰与日俱增,大大限制了土地生产力的发挥:

为了充分保护土地资源,规划中严积极保护耕地,禁止挖地售土,并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生态农业保护区,坚决制止建设占用农业用地的现象,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等措施确保对耕地资源的保护。

2、避免过度的城市化,规划中充分发挥镇区的集聚功能,规模小的村居点逐步合并,新址尽量选在闲置地与现有建设用地上,村庄原址大部分用于还田,一部分用于还林,这样有利于保持耕地的面积。

3、严格控制村镇建设用地,尽量少占甚至不占用耕地,镇域内耕地总量总体控制动态平衡。

4、加强对土地污染源的治理,减少对土地的污染。垃圾废渣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固体废物,常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其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合理布置垃圾、废渣等堆放场地,防止扩大污染面。

五、大气环境保护

1、加强监测工业企业以及其他单位排放的废气,其排放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2、加强对基建工地的监理,减少飘尘、降尘。

具体措施:a:柴改气或煤,b:减少废气排放,c:新建农副加工企业应做到“三统一”,实施达标排放。

六、垃圾处理

1.规划扩大现有三元桥村的垃圾填埋场。

2.在每个村设施垃圾收集点,集中到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

七、声环境保护

加强对噪声的监测和管理,集镇规划区交通干线噪声环境,质量达标率为80%。

第九节  镇域景观及旅游规划

一、镇域景观规划

大围山镇以自然景观为主,山—水—田风貌并存,规划结合这一特征,形成“一心、一带、一园”的景观风貌体系。

“一心”:城镇风貌展示中心,为大围山镇镇区,是大围山镇现代小城镇建设展示区,以集中展示城镇建设为主的景观风貌区。

“一带”:大溪河风光带,大溪河河流曲直变化,两岸绿带环绕,水体清澈,以水体和绿化景观为主线,东西向贯穿镇域西侧,是大围山镇水上旅游和两岸观光区域。

“一园”:大围山镇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浏阳市郊,植被覆盖率高,动植物资源丰富,景观类型多样,环境质量优越,气候宜人,是一处良好的森林旅游胜地。据此,将森林公园定性为:以雄伟的山体、繁茂的植被、永流不息的浏阳河源、冰川奇景和丰厚的人文底蕴为综合资源特色,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开展以休闲度假、观光游览为主,科普科考、宗教朝圣为辅,以户外拓展为创新,红色旅游为补充的旅游活动,立足长株潭,辐射国内外。通过科学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尽快成为达到4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国家森林公园。

二、旅游规划

大围山镇境内山环水绕,古迹众多,景点密集,主要有三条旅游资源带,即:以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万亩桃林,浏阳河之源为主的自然风光带;以秋收起义上坪会议旧址,秋收起义东门战役主阵地,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驻地锦绶堂,中共湘鄂赣省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楚东山大屋,共青团湘鄂赣特区第一次团代会旧址枫林大屋为主的红色旅游带;以客家文化村、宗祠文化、白沙和大围古镇风貌为主的人文景观带。这些资源极具开发价值,按照“依托森林公园、服务森林公园、打造精品景区”的发展思路,有机整合境内知名度较高的人文遗址、旅游服务与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水平。拓展大围山峡谷漂流和浏阳河溯源漂流服务功能、建好万亩桃林观光园、规范发展农家乐。办好桃花节等主题节会活动,让名品效应、名胜效应、名镇效应有机结合起来,加速旅游热点的形成,积极引进外资、民资参与旅游产业的开发和经营,形成以森林公园为龙头,以三条旅游带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吸引游客前来旅游观光、避暑休闲、投资创业。

第十节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浏阳市大围山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素有“浏东重镇”和“水上海”美誉,集镇已有80年历史,镇内山清水秀、文化灿烂、民俗风情况独特,集中保留史迹、实物和建筑,有着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自然底蕴,颇具旅游开发价值。

一、保护目标

1、保持大围山镇现存的历史风貌,保护现有古镇区所留存的历史信息,保持传统的街巷、河道空间尺度与景观特征。

2、在保护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有序更新,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发挥古镇优势,突出古镇特色,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人文资源,发展集镇文化,综合开发旅游资源,推动大围山镇的经济发展。

二、保护原则

1、整体性原则重视大量的文物古迹点的同时,重点保护构成古镇整体空间环境和风貌特色的建筑群落、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2、协调性原则对建筑、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应包括其环境和相关要素,古镇区内改建和新建建筑应遵循保护镇域纹理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关系的原则,在建筑尺度、组合关系、色彩、形式等方面加以协调。

3、可持续发展原则从发展的角度认识保护的含义,处理好保护与更新改造之间的关系;小规模循序渐进,在整体保护的同时,重点保护、恢复和更新主要的特色地段,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完善。

三、保护对象及其保护范围

1、保护范围的确定考虑建筑与城镇并重,城镇与其所处自然环境并重,构筑包含建筑、城镇与外围自然风景三大部分的整体保护框架。

2、各级文物保护与控制单位:指古镇内现有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镇级文物控制单位,其绝对保护区范围以其现存四至范围为准。

3、控制性保护古建筑:现存质量较好,形制完整,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建筑和建筑群,其保护范围以其现存遗址范围为准。

4、主要遗址和遗迹:指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重要建筑及构筑物的现存地。

5、各级文物保护与控制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指各级文物保护控制单位四至界线以外10至20米范围内的区域,即各级文物保护及控制单位周边的一组建筑。

6、重要河街两侧:指镇区内河道沿岸一幢房屋进深范围内的区域,以及烈士路、书院路道路沿街两侧一幢房屋进深范围内的区域。

7、主要的景观界面:指重要的开放空间周边以及主要的景观视廊所及的建筑界面。

8、一般传统建筑区:指古镇规划保护区界内除文保单位、遗址和遗迹、历史建筑、河街及文物周边地区以外的传统民居密集地区。

9、古镇规划保护区界:此范围包含了大围山镇清末民初的镇区建成范围及出入镇区的主要河道两侧的景观范围。

10、外围自然环境景观控制区:古镇规划保护区及城镇建设可发展用地范围外需要严格控制的自然生态和自然风景区域。

11、古镇区主要出入口:陆路主要出入口为古镇保护区东侧的大围路;水路主要出入口包括了入古镇保护区的东西向河流上大溪河。

第十一节  村镇市政设施规划

一、给水规划

1、现状概况:

现有居民用水主要以地下水源,用自打水井的方式分散取水。部分村部利用高处的山泉水作为水源。利用重力自流和人工虹吸的方式取水,无供水加压设备。

2、给水规划

水源:仍以地下井水和山泉水为水源。并采取水源保护措施,保证居民用水安全可靠。

供水方式:分散的居住户仍采用自打水井分散取水;集中的居住区考虑采用山泉水和地下水综合引流,集中蓄水,采取地形高差的重力自流方式和机械提升加压方式两种方式供水。

二、镇域排水规划

各村排水目前均属于无组织排水,基本上是利用自然沟、农田灌溉系统进行排水,从而导致对环境的污染。

规划排水:排水系统需逐步进行改造与完善。考虑造价因素及工程实施的阶段性,原有村落可按照截流合流制建设,重力自流排水,污水集中收集排放,雨水分散排放附近自然水体。新建集中居住区采用为雨污分流制系统,污水和雨水均通过管道收集,集中排放。

污水处理:污水处理采用污水经用户化粪池初步处理,排入区域集中氧化塘,再排入自然水体的方式进行二级污水处理,以达到改善水质、保护环境的目的。

氧化塘的容积按200立方/千人考虑,200立方以下的氧化塘分两格,从中间塘底砌墙至水面以下0.5米,作为阻挡泥沙的设施,排除口在水面设置阻挡水面漂浮物的措施。对于临近的村,可采用合建共用氧化塘的运作模式,以达到市政基础设施共享的目的,从而节省造价和运行成本。

排水管网的布置以尽量利用现状排水沟渠系统等为原则,不打乱原有汇水区域,尽量分散排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统筹安排雨水排放口及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也可实现共建共享。

三、镇域电力规划规划

1、规划依据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

“浏阳市电力专项规划”

“城市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989-98)”

“长沙市“十一五”及2020年电网规划”

2、现状概况

供电情况:大围山镇最大负荷38542KW,镇域范围内现有公共变压器约26台,变压器容量均在100KVA以内。

3、电力规划

规划取人均综合用电量约680kWh/(人.a),则规划期末用电量为19.45MkWh,取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3500 h,则镇域计算负荷为5557KW。

四、镇域电信规划

取镇域电话普及率为100%,则预测用户数为0.72万户,按装机率0.9计算,需设置交换容量6435门。按模块局容量4000门计算,需设置模块局2处。

取有线电视用户普及率为100%,则规划末期有线电视用户为0.72万户。按每个有线电视光节点带500~1000户计算,需设置有线电视光节点10个。

邮政按村村通邮考虑,大围山镇共设2个邮政所每个村庄设置邮政代办点,由专人负责。

五、镇域燃气规划

1、现状概况

现有居民主要以烧煤为主。瓶装液化气为辅。瓶装气由长大围山区及浏阳城区购进,镇域范围内没有任何燃气管道敷设。

2、燃气规划

镇域近期大力发展沼气作为气源,集镇区以瓶装液化气为主,实现沼气+瓶装液化气的供气方式。

第十二节  镇域综合防灾规划

一、防洪抗旱规划

1、按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重要设施(变电站、水厂等)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

2、加大现有电排容量,并进行有效维护,以保障所在区域人口,财产和农田安全。

2、疏浚大溪河河道,严格管理河道挖砂和破坏河流两岸植被行为。

4、保护镇域水库和大面积水体,确保其蓄水容量和暂时蓄水能力,利于防洪抗旱工作。

5、建立防洪抗旱指挥中心,完善与浏阳市防汛指挥中心联系的通讯系统,做好洪水预警工作。

二、消防规划

规划在镇区建设一小型消防站,消防水源为大溪河及集镇区给水网络,同时加强消防通讯建设,形成迅速通达的火警通讯网。城镇各道路交叉口按要求设置消防栓,城镇主要道路按每120米间距设置消防栓。集镇区道路建设应能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新建设区要留出足够消防通道。集镇区内主次道路为消防车的主要道路。镇域内居民点要充分利用山塘水系,作为消防用水。

三、人防规划

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总体方针,本着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科技人民防空需要的原则,把人防建设与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解决好城镇有特殊要求的供水、供电、通信枢纽、交通、居住、物资储备、生产等需要,增强城镇总体抗灾、防空、搞毁的能力。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规划区内建设项目均应进行详细的地址勘察论证,建设避免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地段上进行。

2、规划广场、街头绿地、篮球场等开敞空间为疏散场所,道路均为疏散道路,其余山地和水田为疏散场地。

3、城镇建设考虑周边地区的集雨,不得阻挡自然排水,山脚城镇区道路应设截洪沟。


相关文档: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