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官渡镇:文旅融合之最美潇湘文化阵地
官渡镇位于浏阳市东区,上水湾畔,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辖7个村,人口3.2万。域内大溪河悠悠逶迤,杭长高速、浏东公路穿境而过,为湘赣边界浏东门户,素有“浏东重镇”“龙舟之乡”“紫薇之乡”之称,先后获得“湖南省美丽宜居小镇”“湖南省文明村镇”“湖南省民间艺术之乡”等荣誉。近年来,在上级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官渡镇综合文化站(以下简称文化站)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建强专业人才队伍,扎实打牢为民服务“真功夫”和“硬实力”,为镇域文化事业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工作有关精神,助推乡村振兴,官渡镇多措并举,着力打造了“最美潇湘”文化阵地。
一、营造浓厚的文化工作氛围
为了浓厚辖区的文化氛围,提高文化爱好者的整体素质,文化站多措并举,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一是每年分类开展文化培训,参加培训人员包含工人、农民、干部、老师、学生、文艺骨干、民间艺人等;二是每年大力筹资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让文化的魅力深深扎根在老百姓的心中;三是积极发动民间力量,对辖区的民间文化艺术进行挖掘、传承和保护;四是争取各方面的重视和投入,建设好免费开放的文体场馆和设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如今,文化站已经成为基层群众健身强体的运动场所、展示自我的百姓舞台、愉悦心情的精神家园和文化育人的温馨港湾。
二、打造完善的文化阵地设施
文化站各功能用房和配套设施严格按照省里规定的“七个一”标准建设,常设15项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项目并定期向社会公示,深受本地群众的喜爱。健全完善了文化中心活动室、龙舟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文化长廊、文化器材室、广播器材室、体育健身室(篮球场)等设施建设。辖区建有文化活动中心8个、篮球场21个、门球场2个、乒乓球场(室)16个、全民健身路径24个、健身中心10个、农家书屋11个。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文化阵地设施,结合本地民俗文化特点,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体活动,给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培育建强文化人才队伍
官渡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站对辖区的红色文化、民间文化、历史文化、非遗文化等进行全面挖掘调研,对知名文化人士、文化骨干、民间艺人等逐一进行拜访和培养,联合创办官渡老年大学、官渡民间文化艺术团、官渡镇居陵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民间文化团体(队),以点带面培育建强本土文化人才队伍。目前辖区有龙舟队9支、龙狮队8支、军鼓腰鼓队11支、广场舞队6支、门球队2支、客家山歌队2支、屋场文化传承表演队2支、民间文化艺术团1个、象棋协会1个、民间舞蹈培训机构2个、文学艺术界联合会1个、民间剪纸(皮影艺人)上100人、文化骨干上千人。2023年10月,官渡民间文化艺术团代表官渡镇参加“长沙市首届市民文化季广场舞大赛”,荣获浏阳市金奖、长沙市最佳人气奖和铜奖。
四、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
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大力打造具有传统文化品位的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充分挖掘传承古民俗文化、客家文化、屋场文化、民间剪纸(皮影)、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文化,培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品牌。截至目前,龙舟唆螺文化节举办至第22届、元宵龙狮大赛举办至第17届、元旦文艺汇演举办至第25届、歌手赛举办至第6届、诗词楹联大赛举办至第6届、篮球赛举办至第30届、门球赛举办至第14届、象棋赛举办至第7届、交谊舞赛举办至第5届、演讲赛举办至第7届;民间剪纸展演、皮影戏展演、美食文化节、客家文化节、七夕情人节、书法春联大派送、农民运动会、广场舞、腰鼓舞展演、庙会、浏阳河中秋文艺演出、毅行之夜等中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百花齐放,不断激发群众参与文化、体育和节庆活动的积极性,让文化阵地成为群众文化建设的高地。
五、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积极创新,引导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近年来,官渡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文旅强镇战略,以文旅融合发展带动提升经济效能提升。围绕古镇文化、产业、自然环境主题,着力挖掘一批特色、典型的古镇历史文化、特色民俗文化等文旅融合品牌,用心用情打造出全域旅游新名片,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发展策略,举办龙舟唆螺文化节、元宵龙狮大赛、歌手大赛、紫薇花摄影节等文化体育活动,累计接待游客不少于20万人次,网络关注人数达100万人次,为镇域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注入了强大的活力。2023年6月,官渡镇组织举办了第22届龙舟唆螺文化节活动,接待游客达4万人次,直(间)接带动消费创收数百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