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里街道神仙坳社区:爱心驿站藏暖意,点滴服务润民心
“走累了,到这便民座椅上坐坐吧!”在浏阳市集里街道神仙坳社区石霜路、马鞍山街、金沙北路等6个挂着“爱心驿站”标识的便民站点,这样的暖心对话时常响起。这些散落在街巷里的小小站点,既是基层党组织延伸服务触角的“前沿哨”,更是社区党员群众共筑温情的“连心桥”,让往来行人的脚步有了温暖的停靠港湾。
作为神仙坳社区党总支牵头打造的便民阵地,“爱心驿站”的每一处细节都浸润着党建引领的红色基因。从站点选址到服务清单制定,社区各党支部全程参与:党支部成员多次走访沿街商户,结合居民人流量分布划定站点位置;通过“居民议事会”收集民意,将“问路服务、便民雨伞、应急药箱”等6项高频需求纳入服务清单。每个驿站还明确了1名党支部联络员,负责定期更新物资、收集群众反馈,让“支部管驿站、党员跑服务”成为常态。
金沙北路378号玉立平价超市的老板罗隆最是神仙坳社区第五党支部的党员,作为社区“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活动的参与者,他主动将店铺打造成便民站点,最常做的就是帮居民兑换零钱。
7月9日,市民蒋阿姨为坐公交急需零钱,罗隆最主动迅速地为其兑换,让居民安心乘车。如今,这个站点已为居民兑换零钱50多次,从赶公交的老人到需换现金的青年,小小的纸币传递着大大的方便。“不光换零钱,居民买完菜累了,在便民座椅上歇会儿、聊几句家常,特别亲切。”罗隆最笑着说。
在社区党组织的统筹下,“爱心驿站”的服务触角不断延伸。金沙北路244号秋会计办公设备服务部不仅是神仙坳社区第五党支部的活动阵地,更是支部书记付雨平主动认领打造的便民站点。早晚高峰时,等公交的老人、抱孩子的妈妈常坐在这里歇脚,支部党员路过时,总会顺手整理下座椅,让“歇脚点”更添几分暖意。
马鞍山211号老百姓大药房门口的“爱心驿站”,是神仙坳社区第一党支部重点服务的便民服务点。这里常年放着一个保温桶,夏天装着凉茶、冬天盛着热水。环卫工人刘阿姨每天中午都会来这儿歇歇脚,她说:“夏天太阳毒,扫完一条街浑身是汗,喝杯凉茶透心凉;冬天刮风冷,捧杯热水暖手暖心。”6月高温天里,刘阿姨和同事们清扫后到店休息时,正在站点值守的支部党员主动拿出藿香正气水备用,细致叮嘱防暑事项。如今,这里成了周边环卫工人、快递员的“能量补给站”,每天有十几位户外工作者来此短暂休整。
自去年8月运行以来,这些由党员带头参与、商户积极响应的站点,免费测压服务已惠及300多位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每月都会来“报到”;便民雨伞借出20多次;问路服务100多次。血压仪旁的老花镜、雨伞架上的归还提示、应急药箱里的常备物资,每一处细节都是党组织“想群众之所想”的暖心注脚。而居民们自觉归还雨伞的默契,更让善意形成了完美循环,彰显着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文明新风。
如今,“爱心驿站”的爱心正在悄悄“扩容”:已有两家商户主动向社区党总支申请加入,各党支部书记也会定期到点位检查回访、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最初建驿站,就是社区党组织想解决居民的‘小麻烦’,没想到这些点滴付出,慢慢聚成了社区的‘大温暖’”神仙坳社区党总支、居委会主任周立波介绍,这些“爱心驿站”不仅是社区的“暖心地标”,更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让居民在细微处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