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关于印发《普迹镇2025年防溺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一、工作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尽职负责、失职追责”,全面履行教育、管理、监护责任,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预防溺水事故工作体系,完善部门、属地、学校和家庭“四方”责任体系,构筑安全防护防线,确保溺水事故“零发生”。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防溺水相关工作,确保全镇中小学生、幼儿生命安全,成立镇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调度防溺水工作。
三、工作重点
抓实4月1日至10月31日天气炎热、溺水事故高发的时间段;守牢易发生溺水事故的山塘、水库、河湖等危险水域。
(一)全面排查整治隐患。
(二)大力开展防范宣传。
(三)着力形成工作合力。
(四)大力提升救援能力。
(五)建立完善管理台账。
四、职责分工
(一)民生事务办公室、普迹镇教育发展中心
1、牵头负责防溺水统筹工作,协调处置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宣传管控;负责指导督促各学校、幼儿园面向中小学生、儿童广泛开展游泳教育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确保学生正确掌握自救方法。组织各村开展常态化巡查,紧盯学生涉水活动的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点在午后、傍晚等游泳高峰时段加强对危险水域巡逻管理,加强水域隐患排查治理。联合相关部门推进落实一个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绳、一根救生杆“四个一”建设,通过“人防+技防+物防”叠加互补的方式,确保对重点水域岸线的全覆盖。
2、依职权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建立关爱对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人。重点强化对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的防溺水教育宣传。建立完善公众急救技能知识普及,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救护常识。组织医疗卫生力量第一时间赶赴学生溺水现场进行救援,及时启动绿色通道进行紧急医学救援。
(二)党政办公室
负责审查把控防溺水宣传,对防溺水工作网络舆情监控,科学引导群众,降低社会影响。
(三)经济发展办公室
负责对游泳池、公共游泳场所以及赛龙舟等水上体育活动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参与者的风险防范能力。指导各景区加强内部水域管理,排查整治溺水隐患,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安排专人巡查,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游客安全意识。
(四)平安法治办公室(司法所)、普迹派出所
积极做好溺水事故处置、矛盾纠纷化解、信访维稳等工作,有效保护现场,调查溺水原因,鉴定事故性质,配合相关部门处置事故善后工作。
(五)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扎实做好各项应急处突准备工作,确保一旦发生溺水事故后,可以及时快速投入救援;配合部门、村级加大对重点水域岸线巡护力度,常态化开展专业培训演练,切实提升水上救援反应能力与施救水平。
(六)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将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纳入河湖管理监督检查;及时收集气象水文部门雨情、水情,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加强水库及库区的安全管理与安全设施建设;在河湖、塘坝、水库、沟渠、溪流、鱼塘、水坑等各类水域周边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安全宣传标语,提醒群众远离危险水域;在必要区域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栏,各类水域配备救生杆、救生圈、绳子或竹竿、木棍等适用的救生工具。加强对重点水域进行常态化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对全镇农业领域涉水工程、项目的安全隐患排查,彻底消除各类溺水隐患。定时推送安全提醒和科普短视频,发放水上安全知识宣传手册,全方位强化渔业生产、农用船舶安全宣传教育。
(七)生态事务中心
加强对全镇取土场所的安全管理,对工程项目取土遗留下来的坑洼进行巡查,设立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防止因存蓄水而造成溺水事故。加强对全镇因建筑工程而形成的水池、水坑及取水井的管理,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回填,无法回填的设立安全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
(八)应急事务中心
加强对防溺水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督促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健全学生溺水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学生溺水应急处理方案。负责在事故易发水域安装视频监控和警报系统,在重点时间段内安排专人全天候值班巡查,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信息共享、救援联动机制。
(九)各联村站所
建立健全“镇干部联村、村干部联水域”的联点工作责任制,双休日与节假日做到“放假不放松”,联村干部指导协助所联村每周开展2次以上防溺水教育宣传,参与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协助教育部门、村级精准识别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单亲家庭学生、监管缺失学生、经常游泳戏水学生、居住在危险水域附近学生等防溺水重点关注人员。
(十)镇团委、镇妇联
发挥自身优势,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加治安巡逻、防溺水宣讲等志愿活动,组织志愿者结对帮扶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防溺水活动。
(十一)水域产权单位、管理机构、生产经营单位
严格落实防溺水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防溺水责任制度,加强安全人员配备,配齐配足相关抢救设备,将防溺水责任落实落细到人、到时间,为中小学生提供安全,便利、规范的亲水环境。
(十二)各村
通过“村村响”、移动宣传车、悬挂标语等多种途径,大力开展防溺水宣传,引导家长切实履行监护和教育责任,对外出学生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加强上下学,节假日等重点时段的管理,严防学生违反防溺水要求。要指导监督本辖区所有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与受委托照料人签订书面委托照护协议,加强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给予更多的亲情关爱。要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群体为重点,开展“一对一”防溺水教育宣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屋场内组织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提高防溺水教育的知晓度和参与度。组织党员、“三长”下村入户开展防溺水宣传、巡查,动员广大群众开展“防范中小学生溺水随手拍”活动,发现中小学生涉险游泳、戏水及时劝离,主动排查发现学生上下学途中水域安全隐患,及时拍摄图片,及时整改。组织村干部、驻村辅警、网格员和志愿者等人员,每日10:30—19:30在重点水域组织“一日三巡查”,确保警示牌、隔离带等防溺水措施落实到位,并建立巡查台账。要督促自有水塘的负责人加强水塘安全管理,避免孩子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私自下水。要因地制宜组建应急抢救队,充分发挥村组干部联络渠道作用,发生意外事故后,要第一时间通知抢救队赶赴现场,并在30分钟内报告镇人民政府。
(十三)各中小学校、幼儿园
负责开展防溺水安全警示教育“十个一”行动(看一次防溺水教育专题片、挂一张图、唱一首歌、发一封信、上一节课、写一篇作文、开一次主题班会、开一次家长会、搞一次演练、做一次家访);全面普及防溺水“七不两会”(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在上下学的途中下溪、河等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发现险情会相互提醒、劝阻并及时呼救和报告;会基本的应急自护、自救方法);暑假期间,广泛开展家访活动,利用学校公众号、家长微信群、QQ群、短信等方式,每周向学生家长推送1次防溺水安全提示信息,不断强化学生和家长防溺水安全意识。要及时发现并处置学生上课时间旷课、住校时间离校、请假外出未按时返校等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确定学生去向,确保学生安全;要结合实际成立学生防溺水联防小组,加强对重点关注人员上下学路途中的监管防范。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压实责任。
(二)强化措施,加强督查。
(三)加强协作,强化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