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浏阳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民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认真履行“三基”职责,全市民政事业发展成效明显。
一、党建引领惠民生,党的建设坚强有力
1.政治建设持续加强。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丰富内涵,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要求,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
2.党建基础不断夯实。以“党建聚合力”为总揽,深入开展“堡垒提质”三年行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等制度,开展谈心谈话,不断强化党组织功能。规范党员发展程序,严把党员“入口关”,全年发展预备党员1名、预备党员转正1名。
3.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党组专题研究党纪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统一思想认识。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原原本本学习《条例》,开展专题研讨4次。邀请市纪委第八纪检室主任刘开义到我局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召开警示教育会,学习纪委通报,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李白故居、宋任穷故居及浏阳烈士纪念馆,不断强化党员廉政、党性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人民至上勇担当,基本民生保障稳固提升
1.社会救助托稳兜实。开展以春节走访慰问为主要内容的“暖心工程”活动,启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与并轨试点工作,全面落实低保、特困供养及临时救助政策。充分发挥“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第三方机构核查”作用,坚持“线上监测”与“线下摸排”相结合,适时更新、动态调整救助对象及救助金额,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退尽退。截至目前,在册低保对象13621户、25346人,特困供养对象8526户、8742人,全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75亿元。
2.社会福利稳步提升。兜底保障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发放基本生活费(生活补贴)685万元,惠及520名儿童。提质改造8所村级儿童之家,组织全市儿童专干、儿童主任业务培训,开展暑期防溺水督查和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单位从业人员违法犯罪信息查询。创新儿童关爱保护形式,湖南省首部未成年人保护题材儿童剧《0015号成长列车》成功展演。严格审核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及时精准发放补贴资金4164万元,惠及1.6万余名残疾人。
3.流浪救助温暖高效。加强统筹调度,建立联动机制,确保救助及时高效。严格落实24小时服务救助制度,尽心尽力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全年累计救助生活无着人员200人次,跨省市护送12名特殊对象安全返家,依法救助率达100%。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组织人员对全市主要街道、车站、广场、涵洞、地下通道等重点区域进行全覆盖巡查,全年累计上街巡查196天、402次,劝导37人次,救助8人次,全年未发生任何流浪人员冻饿死伤事件和负面舆情。
4.福彩销售再创新高。创新营销方式,依托网红夜市、大瑶财神庙会、周末焰火秀等开展户外卖场,有效吸引客群。在城区主干道、出租车顶灯、商城外墙宣传福彩公益活动和福彩文化,不断扩大福彩宣传的覆盖面。与市融媒体中心合作,组织业主参加新媒体培训,不断提升业主销售综合能力。推进福彩网点建设,完成老店改造23家,新增新人新店18家,福潮店增至82家,主题店3家。全年综合销量2.3337亿元,在长沙全域销量增幅、环比、同比、占比排名第一,预计有2000万元福彩公益金用于民政民生事业。
三、强基固本添活力,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共治
1.社会组织监管有序。推动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融合,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标准化开展社会组织2023年度检查,年检率达85.03%。开展行业协会商会违规涉企收费专项清理整治和“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整顿,引导注销4家,立案撤销7家。积极推动建设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全市32个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推动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向党建、培育、服务基地转型升级,依托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开展社会组织大讲堂8期,600余人次参与。
2.区划地名标准规范。顺利通过“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部级试点评估。扎实推进“乡村著名行动”,指导大围山镇等9个乡镇完成乡村地名命名设标、上图入库、推广应用等工作。加强界线界桩管理,巩固勘界工作成果,配合市局完成智能界桩安装,完成长雨线(长沙、雨花、浏阳)三交点的联检。完成503条乡村道路、2条市政道路的命名、备案、公告,完成563条乡村地名和惠农助农兴趣点采集上图。全年维修路牌90块、新制作和更换破损路牌26块、更换版面30块。浏阳市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被《中国民政》推介。
3.慈善社工健康发展。选举产生浏阳市慈善会新一届理事会,构建了以市慈善会为主体、乡镇(街道)公益慈善组织为依托、社工站和志愿服务点为纽带的慈善公益组织体系,进一步规范了慈善组织管理。扎实推进“五社联动幸福邻里”工作,12个重点村(社区)通过市局考核验收。持续开展慈善助学、助医、助孤、助困活动,资助789名学子实现大学梦,发放慈善款物1262.64万元,惠及困难群众4.5万余人。新设立村(社区)发展基金88支,筹募资金157.45万元。
4.老区工作卓有成效。全年投入75万元,完成了革命老区普迹镇新街村村级道路改扩建、官渡镇竹联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等15个项目。推荐大围山镇原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和小河乡原红一方面军后方医院旧址(范家祠堂)作为“老区精神教育基地”授牌单位。浏阳老区建设经验做法在《湖南省革命老区工作简报》刊发。
四、改革创新增实效,基本社会服务普惠可及
1.老龄工作稳步开局。高质量推动老龄工作开局起步,明确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举办敬老月活动启动仪式,开展走访慰问“百岁老人”、健康讲座义诊、体育运动等系列活动,全市敬老爱老助老氛围进一步浓厚。完成高龄津贴发放制度改革,实现“免申即享”,经验做法在《湖南民政情况》刊发。全年发放高龄津贴5490.4万元,惠及4.2万余人。《谷爹工作室(高龄老人)》被评为“全国老龄社会建设创新案例”。
2.养老服务提质扩面。市社会福利中心全面投入使用,新建(提质)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45家、新建老年助餐点6家,完成445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为408名特殊困难老年人上门服务1.9万次。淮川街道、集里街道顺利通过长沙市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模式试点街道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街道整体运营”模式试点街道。老年助餐工作在《湖南省实施民生可感行动工作专报》刊发。
3.殡葬改革日益深化。开展清明节文明祭扫和殡改宣传月活动,遗体火化率保持100%,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1120.63万元,惠及10199人。大力提倡节地生态安葬,奖补272例,发放奖补资金52.8万元。开展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研究制定《浏阳市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对全市29家农村公益性公墓开展专项检查,查出问题21个,已全部整改。加大城区违规搭棚治丧和农村乱埋乱葬治理力度,全年整治硬化大墓2座,拆除活人墓44座。
4.婚姻登记依法依规。创新实行结婚证、户口簿、生育证“三证”连发,实现婚育联办一体化。深入推进婚姻家庭辅导和离婚调解,新增婚姻调解专家工作室、心理咨询专家工作室,调解成功率达98%,年均调和率达43%,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在全省首家开展集中补领结婚登记证工作,提高了婚姻登记的准确性,为实现婚姻登记全国通办奠定坚实基础。增设中式颁证大厅,提升新人领证体验,全年共办理婚姻登记6096对,依法登记率达100%。
5.行政审批提速增效。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不断优化“一次性告知单”,办事流程、提交材料简化60%以上。开展“省一网通办”系统对接测试,组织“局长进大厅”“领导月值班”“干部日陪跑”等“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开展向基层赋权事项“回头看”,实时更新政务服务事项信息。全年完成社会组织成立登记24家,注销登记31家,变更和修改章程65家,办理收养登记11例,解除2例,补领登记3例。
6.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召开民政系统安全生产警示教育会,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开展打通消防安全生命通道专项整治行动,共改造影响逃生的防盗窗675个、拆除28个。每月开展养老机构安全督查,协调住建、卫健、公安、市场、城管、消防等单位开展了3轮养老机构安全生产联合检查。完成12家敬老院消防审验遗留问题的办理和45家养老机构安联网升级建设任务。
7.其他工作稳步推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机关管理,统筹财经运行,组织人事、宣传思想、作风建设、法治建设、综治维稳、乡村振兴、文明创建、信用建设、优化营商环境、老干、工青妇、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