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做好"十四五"规划主动公开 > 专项规划

浏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 2021-09-16 来源:浏阳市科学技术局 字体大小:

浏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浏阳市科学技术

一、前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开启新时代全面建设现代化浏阳新征程的重要历史阶段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担当践行“三高四新”战略县域排头兵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共浏阳市委关于制定浏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制定《浏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二、浏阳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浏阳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全市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

(一)获批创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2018年度我市作为湖南省3家单位之一,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主题,成功获批创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全市科技工作得到了科技部主管的《中国农村科技》杂志和《求是》主管主办的《小康》杂志专题报道,在全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现场会、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培训会和2019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浏阳科技品牌在全国、全省广受好评。

(二)政策环境结构完善。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主持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向参会的700余家规上企业宣传各级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政策,在全省率先成立由3位院士和9位专家担纲的科技创新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浏阳市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高端智库支撑。研究出台《浏阳市关于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强化财政投入、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等十二条工作举措,架构起县域科技工作全覆盖的1+8政策体系。

)创新主阵地日益壮大。围绕打造湖南省智能制造标杆目标,依托浏阳经开区、高新区两大科技创新主阵地,通过招强培优相结合的方式,培育了蓝思科技、宇环数控、尔康制药、盐津铺子等行业龙头和欧智通、华域视觉、群显科技、豪恩声学、华恒机器人、波特尼等行业领军企业,园区主、特产业进一步壮大。全力推动重大项目、科创平台、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总投资320亿元的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开工建设,引进拥有目前全球顶尖的生产线的日写DITO触控传感器,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触控传感器生产基地之一;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320亿元,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天岳碳化硅项目的产品是支撑5G通讯、航空航天等产业的核芯  

企业主体质量提升十三五时期,浏阳企业积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9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7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22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83.92亿元,占GDP比重27.25%2020年,浏阳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可达300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9%202010月,浏阳经开区(高新区)获评国家再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十三五”期间,永清环保公司“稻田镉砷污染阻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洲烟花YBJYYZYZDX180”组合烟花全自动化生产线荣获2019年度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奇异生物公司“南方木本油料资源加工利用提质增效技术与示范”获得2019年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湖南南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1S2S3S4R3[1S1乙酰胺2乙基丁基]4胍基2羟基环戊基1羧酸水合物及其医药用途获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银奖;湖南斯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卡介菌多糖核酸提取物在制备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及其注射剂和制备方法获得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企业创新成果丰硕。截至目前,全市拥有上市公司8家,28家企业纳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上市企业数居全省县(市)第一。

)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始终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抓手,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搭平台的县域科技创新体系。目前,浏阳建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4家,长沙市级1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家,长沙市级1家;已通过认定众创空间9家,其中国家备案3家,省级1家、长沙市级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

)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委书记、市长带队到中南大学洽谈市校合作有组织三力集团等医卫企事业单位参加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科技成果对接活动,邀请湘雅医院到经开区开展医药生物科技成果转化会。组织天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0家农业企业赴湖南农业大学开展校企合作对接,有力促进高校优秀科技成果在浏阳落地转化。“十三五”末期,全市共有校企合作项目87个,其中中南大学9个,国防科技大学3个,南京理工大学1个,北京理工大学1个,清华大学1个,中国农业大学1个,湖南大学6个,湖南农业大学11个,中科院4个,其他合作项目50个。全市技术交易活跃度不断提高,成交额每年大幅增长2020年已完成技术合同备案登记成交金额17.29亿元,相比20173.46亿元增幅达400%

(七)知识产权工作上新台阶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十三五”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153件,有效商标注册总量达17154件,商标注册量 达2149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5.66亿元,南新制药、斯奇生物分别获得中国专利奖银奖、优秀奖;蓝思科技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八)科学普及惠及民生

大力推进《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在提高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优化科普工作社会环境等方面发力,组建科普专家科技服务团,成立科普惠农服务队,成立基层专业化科普志愿者队伍7支,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9家、科普e7家、省市级科普惠农服务站21个、学校综合性科技馆13处、长沙市级以上示范型科普活动室30处,拥有专业化科普志愿者128人,截至“十三五”末,开展社区巡展、进村服务活动32次,惠及近万户人民群众。在湖南省率先启动科普小镇建设,在长沙市率先启动了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试点工作,全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共建有室外科普宣传259处,科普图书室、阅览室401个,全市科普经费达到人均2.0元以上,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市)”称号。

(九)科技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在烟花爆竹领域,着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专项行动,深入攻坚微烟亮珠材料技术研究等七大技术难题。签订《防爆机器人暨烟花爆竹产业智能制造框架合作协议》,推动花炮产业智能制造革命。实施浏阳花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保护与扶持花炮传统小产品,引导花炮企业走互联网+烟花小产品等新型发展道路。由于科技创新在烟花爆竹产业的应用,使得在产业发展国内外环境极其不利的情况下,2019年浏阳市花炮产业总产值仍然超过240亿元,比十二五末期略有增长。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强化农业类创新创业平台支撑,在全市建设一批特色化星创天地、优质种植基地等,推动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化。大力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每年派遣一批科技特派员,紧扣驻点单位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油茶、花卉苗木、蔬菜、水果、畜禽水产、茶叶、中药材等产业技术培训,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社会发展领域,大力开展科技兴安工作,大力支持安全生产领域先进技术推广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成果在污染防治、河长制、社会安全等民生领域方面的运用,推动各项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从目前科技工作推进情况来看,浏阳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够。虽然拥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但是行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协同发展不紧密,已经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战略要求下,必须深刻认识到浏阳科技工作内生动力不足、支撑能力还不够,必须进一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创兴市”战略,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打造区域科创中心,奋力走在全国县域科技工作最前列。

目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浏阳科技创新发展跨入新阶段,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指示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浏阳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为浏阳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自贸试验区建设等一批国家战略的实施,国内国际双循环逐步形成,为浏阳市科技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浏阳地处内陆核心经济腹地,“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带来扩大开放、产业转型、市场扩展等新机遇,为浏阳提供区域发展新机遇。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推进,使浏阳能够依托省会长沙明显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科教资源、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厚的人力资源,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最大限度催生以科技创新催生的新发展动能。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深入推进,省委、省政府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将为全省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强大内需市场将成为浏阳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撑,浏阳发展面临巨大机遇、蕴含巨大潜能。

(三)一批高等学校陆续兴建,为浏阳科技创新发展打下坚实人才基础

201910月,湖南护理学校与官桥镇签订合作协议,在官桥镇建设一所总占地约1600亩的湖南卫生健康高等专科学校;2020526日,湖南省浏阳高级技工学校举行揭牌仪式;20207月,湖南都市职业学院申办本科院校的一个重大项目——浏阳河学院(筹办)正式落户普迹镇新街村;20208月,湖南经济管理专修学院与柏加镇政府签订项目招商投资协议,计划投资26亿余元,建设湖南柏加高新科教产业园项目;1119日,位于浏阳经开区(高新区)的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浏阳校区举行开工仪式。202071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湖南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文件中提出:支持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推进在浏阳市筹建钱学森科技大学暂命名这些高等院校的建设和陆续投入使用,推动浏阳人才选拔方式由依靠从域外引进或吸引本土学子毕业回乡转向域外引进和本土培养相结合,弥补了基础研究人才方面的空白,为浏阳企业快速补充技术人才、推进产学研充分结合提供了有力支撑,将大大加速浏阳各类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进程。

四、发展目标

当前,浏阳市已经成为全省科技大县(市),正处于创新型县(市)建设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时期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践行“三高四新”战略,紧紧围绕“引领中西部,迈向现代化”目标,坚持“在区域谋发展,在全国争地位,在全球引资源”战略定位,实施科创兴市战略,加快打造区域科创中心。

十四五时期,浏阳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社会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加快建成创新型县(市),市(县)域科技实力进入全国前列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第一动力,人才成为创新发展第一资源,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民生事业新发展的引擎推动作用更加强劲。到十四五末,财政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科技企业队伍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充实,科技贡献率不断提升;全社会R&D投入年均增长14.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6.3%;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技术贸易合同成交额实现翻番;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7家,省级12家,长沙市级21;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92件。

五、主要任务

(一)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攻关

聚焦显示功能器件、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材料、烟花爆竹等重大技术难题,建立政学产研多方参与机制,开展集成式协同攻关,加快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全流程创新链。积极参与国家、湖南省和长沙市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和集成应用,引导企业始终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关键材料,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浏阳制造”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显示功能器件产业链。推动TFTLCD向高分辨率、高显色指数、低功耗、窄边框、轻薄方向发展。加快研发钻晶锆陶瓷等新型触控材料,推进替代性导电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生产,发展金属网格、石墨烯等大屏触控技术。加快突破超薄玻璃基板、光学膜、蒸镀设备等关键配套环节。开展可溶性OLED、量子点、TFT 等印刷显示前沿关键材料与技术攻关,抢占国际技术制高点。积极发展基于玻璃盖板的 OGS触控盖板产品,跟进电子纸、SED3D 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推动新型显示产品产业化。

生物医药产业链。依托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和医药龙头企业,建设国内一流高科技产业化平台,打造中部生物医药谷。化学制药领域,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各种专业化平台,积极推进缓控释、靶向给药等智能型制剂的开发;着力开发性合成和拆分等技术,大力发展抗感染、抗肿瘤、心脑血管及精神类疾病用药等高端原料药和关键中间体;积极开发固体制剂、包衣材料、注射用辅料等新型辅料。现代中药领域,加强发展中药新品种制剂、天然药物、特色中成药、中药饮片等产品,支持中药剂型改造和二次创新。生物保健品领域,以免疫调剂、营养素补充剂、抗疲劳等保健品为重点,积极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新品种、剂型的开发,发展治疗性功能性食品。  

智能装备产业链。鼓励蓝思智能、宇环数控、中铁五新、华恒机器人等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通过自建高水平研发团队或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加强感知与测量、高精度运动控制、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应用,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物流、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成套装备;加快传统工程机械产业转型升级,开发智能化压路机、打桩机、起重机等智能工程机械产品;鼓励园区铸锻造企业发展高可靠性精密轴承、高精度传动装置、高强度紧固件、量具刃具等高端产品。  

新材料产业链。围绕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和碳基材料产业,布局和建设一批创新平台,重点发展碳/碳(C/C)复合材料、碳化硅半导体材料、新能源碳基材料、先进电池材料、石墨烯材料、有色金属材料等方向。

烟花爆竹产业链。开发花炮自动化生产、机械化制造、数控化操作技术,建立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技术体系。完善浏阳花炮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研发中心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探索烟花爆竹新工艺、新配方,解决花炮生产环节、工艺流程中的关键问题。发展计算机编程控制焰火燃放系统、物联网技术和花炮自动化生产线。加强低敏感度材料、显色材料、钛粉替代材料、环保型原辅材料等新材料研发;加强出口烟花爆竹产品材料去塑化研究,加强对无硫、微烟发射药,新型环保制筒材料研发;加强产品创新,推动烟花爆竹产品与新技术、新文化、新理念、新业态跨界融合;加快微烟、少硫、除尘、降噪等环保工艺技术研发,大力提升产品环保系数;重点加强涉药工序机械研发,实现所有裸药工序的机械化,提高裸药工序的安全性,加快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进程。“十四五”期间新增专利总数 5000 项。

推进食品生产加工技术创新。食品装备方面,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吸收相结合,提高食品装备自主化水平,支撑食品工业发展方式转型。食品生产方面,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食品产业,围绕优势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加强食品科技新型适用技术推广运用。食品包装方面,支持环保、安全、卫生的包装新材料制备技术,可食性包装膜制备技术,智能包装材料和选择性渗透呼吸包装材料的开发,重点发展无菌包装(灌装)技术装备开发以及鲜活农产品保鲜包装技术装备开发。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抢抓新基建发展机遇,大力推进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打造中部数字经济示范区。以智能制造为统领,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应用发展,促进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等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布局基于数字经济的先进制造业,发展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基于数字经济的信息领域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

(二)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翻番工程,着力提升企业质量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度培育机制,构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领军型企业”培育生态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翻番工程。宣传普及和落实各类优惠政策,引导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实现零成本申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企业跨区域整合科研院所研究力量,加快构建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支持和引导企业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初创期、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探索采取科技创新券等科技经费后补助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培育一批掌握行业专精特新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创新创业,孵化和培育科技型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扩大首购、订购等非招标方式的应用,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大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采购力度。

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研发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扶持,支持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引导企业重视科研创新。鼓励烟花鞭炮企业对标东信、颐和隆、中洲等行业龙头,大力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程,积极开展新材料、新机械、新产品、新工艺、新包装的五新开发,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上花大力气、下足功夫,推动烟花行业转型升级。引导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行业企业逐步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以蓝思科技、九典制药等上市企业为标杆,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着力突破一批高精尖特前沿技术,开发一批浏阳品牌技术和产品,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新期绿、浏安农业等一大批优质农业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企业设施化、信息化,提升农业企业技术水平。

(三)实施科技平台育壮工程,优化县域平台建设布局

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围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支持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在经开区(高新区)、两型产业示范园、浏阳河文化产业园、花炮产业集中区、浏阳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大围山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园区,建设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鞭炮烟花、健康食品、生态旅游、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等创新创业基地(孵化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统筹推进创新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建设,优化孵化器周边综合配套功能。逐步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引进、培育一批专业服务机构,强化政府服务职能,为孵化企业提供完备的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最大程度激发创业者热情,着力培育高质量科技型企业。

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探索建立跨区域科创资源、科创平台共建共享机制,支持产业重点领域组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建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开展重大科研与成果转化合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深入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推动企业技术成果转化。加强对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产业化进行扶持和培育,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力构建多层次技术研发平台体系,整合现有创新平台资源,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和长沙市级科技创新平台,争取更多创新平台落户浏阳支持有实力企业主动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重大创新成果在浏阳落地转化并实现产品化、产业化。  

加快建设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加快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发展,推动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完善认定机制和考核机制,打造高质量的双创服务平台。支持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社会实验室、智慧小企业创业基地等众创空间发展。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在产业园区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构建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促进众创空间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聚焦农业种养良种、绿色农业科技创新等领域,打造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四)实施科技人才集聚工程,吸纳高质量创新人才

强化激励保障措施。继续推行英才“绿卡”制度,健全人才创新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各类人才在融资、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和配偶随迁、医疗保障、荣誉激励等方面的需求,完善人才交流、生活便利化服务措施,构建一体化人才服务平台。加大创业服务等保障激励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服务环境。完善各类人才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之间流动时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进一步完善人才公寓等基础设施。建立完善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职称评定制度。落实军队退役人员相关优惠政策,探索出台实施对选择来浏创新创业的军队退役科技人才分类、分层次予以奖励补贴、科研启动金等激励机制。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实施人才“双创双兴”计划,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积极统筹规划科技引智工作围绕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和支柱产业转型发展,按照引进与挖掘、开发与提升、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项目引才、产业引才、企业引才机制,做到刚柔并济、兼容并包。通过组团招聘、定向招聘、柔性引进、项目引进等多种形式,探索开发高层次人才引育项目。力争引进更多院士、专家、学者来浏,在重点产业领域引进培养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引领产业跨越发展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实行产业项目“揭榜挂帅”,柔性引进一批国际高端人才、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量身打造现代职业教育。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用工培训,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等亟需高级蓝领的领域,优化专业设置,建设公共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加快蓝思汽车技师学院、长沙市湘麓医药中专、浏阳市财经科技学校、湖南卫生健康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浏阳河学院等职业技术学校落地建设;支持中协高新科技学校升格高职院校;完成长职学院移交和浏阳市职业中专浏阳校区的提质改造,正式形成市职业中专“一校两址”的办学格局。继续推进浏阳市高级技工学校扩建工程,并支持其申报浏阳高级技术学院工作。探索“普职融通”模式,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充分衔接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专业课程设置与园区经济无缝对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稳步发展继续教育,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继续教育体制,促进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支持企业和各部门开展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

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健全“个人派驻、团组服务”工作机制,围绕特色主导产业需求,拓宽选派渠道,加大选派规模和力度。提升专项工作经费,强化科技特派员保障激励,鼓励特派员与派驻单位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序衔接中的积极作用。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注重挖掘和培育具备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新农人,实现科研成果与生产应用的良性互动。大力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吸引一大批在外创业的专业人才回来浏阳大展拳脚、施展才华。

(五)实施成果转移转化工程,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

依托长沙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优势,围绕制约浏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瓶颈问题,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创新主体及科技人员通过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以技术转让、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等方式向浏阳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转移科技成果,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鼓励浏阳企业以委托或联合技术开发方式实施成果转化,鼓励浏阳企业紧盯自主生产中遇到的卡脖子难题,积极组织科研攻关,转化自有科技成果。到十四五末,全市技术交易额提高到30亿元。

努力争取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在浏阳设立分市场。加强与省技术产权交易所的沟通对接,促成建立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浏阳分市场。以促进技术交易为抓手,优化配置政策、技术、人才、资金、仪器、信息等科技要素资源,聚集一批优质科技服务机构,有效解决企业创新创业的实际问题,着力将分市场打造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打通我市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在经开区(高新区)试点,常态化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组织长沙高校、院所和浏阳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与对接。建立健全成果转化工作长效机制,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体系,大力支持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尽快承担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重任,集中资金、人力和物力,发挥整体优势,提高技术开发,形成规模能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加快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资源的步伐。紧扣大数据、生物医药、智能制造、5G应用、环保技术等先进技术,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发改、工信、科技和招商引资服务中心部门联动通过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赴广州参加广交会等方式,当好媒婆,帮助浏阳企业牵线搭桥鼓励浏阳企业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开展协同攻关,主动承接、吸收先进技术,加速创新要素集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更多先进技术在浏阳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政策牵引作用、平台带动作用、人才支撑作用,构建融通各种资源、衔接各个产业、激发各方力量的系统性创新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努力将浏阳打造成为全省率先、中部领先、全国争先的区域性科创中心。

(六)实施科技服务业育壮工程,加快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壮大科技服务业作为支持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依托e中心、睿空间、智慧浏阳河文化创新孵化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打造一批功能齐全,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培育一批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科技服务龙头企业和提供高端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在研究开发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创业孵化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和科技金融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服务业向平台化、数据化、智能化发展。到“十四五”末,引进、培育优质中介机构10家,全市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机构超过50家。

推动科技服务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引导研究开发和设计服务。探索建设线上线下融合模式(O2O)、第三方云平台、服务外包/云外包、众创、众包、众筹等科技服务平台,通过云服务方式,推动实现各类创新资源调用、共享。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与科技服务融合,在专利智能分析、智能投顾、专利智能撰写等领域实现突破。支持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面向我市企业提供专业化研究开发服务;着力引导市场化新型研发组织、研发中介和研发服务外包组织、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各类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提供服务。

推动形成一批高端化、专业化检验检测服务机构。以浏阳经开区(高新区)为核心,依托湖南省实验动物中心和湖南云普检验检测服务有限公司,重点布局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检验检测服务集群,打造完善的生物医药和移动智能终端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形成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引导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产业化聚集和集成发展,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服务效能。

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支持面向我市科技型企业提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直接股权投资和增值服务;鼓励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新金融业态发展,探索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建立、推广跨省多行联合授信工作方式,为企业打造集财务管理、贷款融资、资金归集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吸引更多京津冀、粤港澳企业来浏投资兴业,助推浏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七)实施创新环境优化工程,引导全社会尊重知识崇尚创新

一是打造保护知识产权标杆城市。争创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完善互联网信息等数字知识产权财产权益保护制度,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促进知识产权运用。积极开展企业专利导航、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支持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筛选和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对接国家、湖南省和长沙市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推进专利技术成果转化运用,建设专利技术转化运用示范基地。完善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市场体系,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规范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促进专利转化许可、质押融资。

二是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力度。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为主线,以科普信息化为基础,建设优质科普资源、科普阵地,推动科普人才和科普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科普覆盖面和实效性,到“十四五”末,我市科普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开展本级科普基地认定工作,培育一批省市级科普基地,发挥科普基地示范效应,引导科普基地开展创意新颖、工作基础好、群众满意度高的活动,提高科普产品的供给质量,提升科普基地体验、互动、宣传、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科普资源使用率和受众面。

)实施民生技术开发应用工程,推动科技创新民惠民

加快乡村振兴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立足浏阳花卉苗木、油茶、黑山羊、大围山水果等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一批农业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利用大围山等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生态休闲农业与旅游融合,有效提升生态资产价值,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

促进人口发展与健康。在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药、诊断试剂等生物制药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围绕药材种植等产业,推动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开发中医药关键技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促进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发挥市场对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选择的决定性作用,支持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再生资源回收技术、垃圾发电等先进可再生、可循环能源利用领域的基础研究创新和技术引进,加大大气治理、土壤治理、水污染治理金属污染治理大宗固体废物处置等环境修复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转化应用力度,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提高重点产业能效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推进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以及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各类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加大退化、污染、损毁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

全面推进科技兴安。加大力度支持安全生产、城市运行、应急救援等方面科技创新,提升公共安全事件的预测、预警、防治及应急救援等环节科技水平。树立安全科技促进生产发展的典型,加大对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尤其是鞭炮烟花领域的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推广使用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引导企业逐步淘汰落后和不安全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

大力支持食品安全。围绕食品安全,建立科学有效的食品来源追溯机制;探索建立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除草剂的农作物生产制度,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建立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技术体系,杜绝事故发生,确保食品安全。

大力支持智慧城市。把新一轮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整合到一起。通过建立城市大数据中心,将智慧家居、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城管等工作由政府统一领导,构建一个在云平台下的智慧城市的管理操作、运营系统。

提升公共管理效率加快推进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公共安全、城市规划、医疗卫生、公共信息管理、交通管理、廉政建设等领域的应用,支撑政府管理与服务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和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领导的作用,加强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强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政策、规划和改革举措的统筹协调和有效衔接,形成工作合力。以更明晰的政策导向更全面的科技指导更有力的科技扶持为目标,深化实施科技创新1+8政策体系,立足实际,增补相关条款,科学布局县域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大企业研发投入补助、平台补助、高新技术企业补助等,加强服务与指导,引导企业用好用足用活政策。

(二)多渠道提升科技创新工作投入

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集中力量投入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重点领域。严格执行科技计划项目“后补助”制度,引导企业先行投入,开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活动。着眼长远效益,建立健全科技财政投入逐年递增机制,紧扣全市优势产业创新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提升科技专项资金,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利授权、研发投入等补助支持,加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引导企业提升创新意识、加大创新投入。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基金,探索引入、建立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引导各类资本积极投资初创期科技创新型企业。

(三)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价制度

建立规范公开的绩效考评制度、公示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监督各项政策措施、科技项目的落实,督促规划的实施。制定和落实严格的绩效评价制度,细化分解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分层级负责制,确保科技创新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环境

依托科普基地建设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群众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科技创新发展,不断扩大科技创新社会基础,大力宣传创新精神、引导全社会重视科技、崇尚创新,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风尚。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鼓励支持和规范发展并行。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开展重企帮扶、促企上市行动,真正做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在全市树立创新发展的良好形象。

相关文档:
  • 浏阳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解读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