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永和镇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方案》
一、出台背景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的要求,切实做好我镇秸秆(生物质)(以下简称秸秆)禁烧工作,促进秸秆综合化利用,进一步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保护我镇生态环境,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镇政府主导,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牵头,财政、生态环境、经发、自然资源等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凝聚合力。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工作调度,切实压实责任。
三、重点工作
(一)宣传引导
1、宣传内容
焚烧危害:污染空气、危害健康、影响交通安全、破坏土壤生态。
利用政策: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等“五化”综合利用技术。及时公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补助政策,并对拟补助对象、补助金额等按要求予以公示,确保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
法律责任:《大气污染防治法》《消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湖南省秸秆综合利用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宣传处罚措施(罚款500—2000元,情节严重者拘留)。
禁烧区划分情况:清晰告知永和镇行政区域内全域禁止焚烧的要求。公开镇、村秸秆禁烧监督举报电话(镇级举报电话:073183502868),鼓励公众积极监督举报焚烧行为,形成群防群治格局。
2、宣传方式
(1)用好“四个一”。明白卡、倡议书、宣传手册、屋场会全覆盖。做到秸秆焚烧危害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用好“线上+线下”。通过召开广播会,微信群推送,悬挂横幅,镇、村干部敲门行动,确保宣传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二)禁烧管控
1、构建“三级巡查”机制
镇级巡查:由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牵头,组建2支专职巡查队伍,重点巡查农田集中区、交通干道等区域。
村级巡查:各村(社区)成立巡查小组,每日开展田间地头巡查,确保早发现、早制止。
网格巡查: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落实网格员责任,确保巡查全覆盖、无死角。
2、强化智慧监管
依托“铁塔视联”监控系统,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对重点区域实施轮巡。发现火点后,5分钟内推送位置信息至巡查责任人,同步启动应急处置。
3、应急响应机制
镇专职消防队全天候备勤,配备消防车、移动水泵等设备确保火情30分钟内处置完毕。
建立“镇一村一组”三级联动机制,确保火点早发现、快扑灭、零蔓延。
(三)综合利用
1、利用方式
(1)油菜秸秆。以粉碎还田为主,转运收集为辅。
(2)早稻秸秆。采取农户自主粉碎还田,灌水翻耕模式。
(3)中晚稻秸秆。以低茬收割粉碎还田为主,打捆离田利用、稻虾共作全量还田、深翻耕、绿肥等利用为辅。
(4)其他农作物秸秆。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其他农作物秸秆,采取粉碎还田与饲料化(玉米青贮加工)、能源化(压块燃料、打捆直燃)、肥料化(制作有机肥)、基料化(种植食用菌)等多元化利用相结合的模式,实现资源高效转化。
2、目标任务
(1)健全收储网络。今年拟新建1个村级秸秆收储网点,升级改造1个镇级秸秆收储运中心,完善收储设施设备,提升秸秆收储转运能力。待条件成熟,全面推广,形成“村收集、镇转运”的收储运体系,确保秸秆应收尽收。
(2)统筹各村(社区)秸秆综合利用计划。全镇秸秆打捆离田1500亩、粉碎还田5400亩、翻耕还田(栽种绿肥及油肥)4500亩、利用1500吨,各村(社区)量化指导计划见附件1。
(3)提升机械化水平。在原有牵引式打捆机2台、翻耕机10台的基础上,拟新增牵引秸秆打捆机2台,翻耕机5台。
(4)培育经营主体。鼓励本地企业和经营主体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积极对接县项目库资源,支持建设秸秆饲料化、能源化、肥料化加工点,提高秸秆产业化利用水平,力争创建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1个。
(5)创新利用路径。支持生产食用菌、育秧基质等基料化利用,推广菌菇生产、集约化育苗、改良土壤等技术,实现秸秆多途径增值。
(6)支持技术示范区创建。创建1个1000亩以上油菜还田示范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204号